发芽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大全

文章内容

小米汽车口碑下滑怎么办_小米汽车怎么看待

tamoadmin 2024-08-19
1.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2.小米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你往后会选择购入小米电动车吗?3.是谁逼小米造车的?4.小米汽车能不能成功?小米手机说了算创立7

1.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

2.小米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你往后会选择购入小米电动车吗?

3.是谁逼小米造车的?

4.小米汽车能不能成功?小米手机说了算

小米汽车口碑下滑怎么办_小米汽车怎么看待

创立7年多的小米,花了1.8亿拿下《奇葩说》第四季首席冠名权。

而在本季《奇葩说》第15、16期节目中,雷军作为小米科技董事长参与节目录制,这在所有网络综艺的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在节目播出的一个月前,也就是2017年4月6日当天,雷军发微博表达了小米成立7周年的感想,并提及7年前,十来个人一起喝碗小米粥,成立小米公司。

小米的时代与口碑营销的胜利

《我们的时代》

小米2014年春晚黄金30秒品牌广告

时间回到2010年小米创立时候。

”为发烧而生“、“跑分”等营销口号和概念的提出,小米对智能手机产品的极致打磨和追求,让小米站在了年青一代用户的角度,以互联网手机模式开始抢夺“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传统手机制造商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机开放购买,3小时10万台库存销售一空,缔造了奇迹。

随着小米模式的继续一路高歌猛进,小米关于营销和运营所提出的概念被广为人知,如

小米,为发烧而生

跑分

性价比

专注极致口碑快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因为米粉,所以小米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而这些营销概念的最高峰当属一本书的问世—《参与感》。

自2014年上架以来,这本书常年居于”营销、管理“类图书的TOP5,当年更是缔造了12秒卖一本,连续拿到15个畅销书榜单的冠军。

“专注、极致、口碑、快”7字决

雷军关于“互联网思维”思考的手稿

在书中,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将小米营销的胜利归结为”口碑营销“。

互联网唯口碑者生存!大家说小米的营销好,其实是口碑好,本质上小米的营销是口碑营销。

坚信”口碑为王“的小米在早期营销上花钱很少,甚至不花一分钱。黎万强在《参与感》前言中写道:

我们做了一个3000万的营销,想借用凡客已有的媒介做一个月的全国核心路牌推广,结果当面被雷军“拍死了”。

他说:“阿黎,你做MIUI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做手机是不是也能这样?我们能不能继续不花一分钱去打开市场?”

于是就有了《参与感》这本现象级图书的诞生。

小米融资历程

小米在2014年估值450亿美金,成为当时全球未上市公司估值最高

在2010年创立之初的小米,选择用操作系统MIUI切入国产智能手机领域,在2014年小米售出6112万台手机,占据整个国产手机12.5%的市场份额,成为国产智能手机的第一名。

同年,雷军当选《福布斯》(亚洲版)2014年度商业人物。

2014年,无疑是小米的巅峰之年。

看似属于小米的时代来临。

天平开始倾斜

但是从2015年开始,天平开始倾斜。

2015年小米手机市场份额虽然仍是第一,但是并没有完成小米年初定下的8000万目标。

紧接着,2016年OPPO和VIVO双双击败小米,跻身国产手机TOP5,小米出货量同比下跌36%,市场份额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点。

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

作为一名忠实的米粉,我是真心拥护小米造车的,现在家里小米电器都是过米家进行无线互联,用小米同学集中语音控制。对自己的生活真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果有一天再把小米汽车加进来,幻想着某一天早上出门之前,对着家里的小爱同学说:“小爱同学,打开汽车内空调和空气净化器,我要出门了。”

想象一定都是很美好的,但是小米突然入军汽车行业,是否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出于对雷总本人的信任,相信他不会打无把握之仗。虽然我不可能站到雷总的角度看问题,不可能那么有大局观,但是从我自身掌握的信息来看,小米在新能源汽车上还是真的有后发优势。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可见:

一、产品虽未生产,但是已经开始抢占市场先机

大家都知道,小米有一批伴随其品牌一同成长的年轻人粉丝,数千万小米用户也将会是小米汽车第一批客户来源。加之小米长时间给广大用户培养的质美价廉的口碑。小米汽车还没有生产,就已经抢占了大量的用户流量。在这个网络营销的时代,这第一步小米就赢了。在加上营销大师雷军的加持,小米汽车的对外的造势能力真的不是其它国内新能源汽车能比的。

二、小米集团雄厚的资金储备

这点也是雷总最自豪的了。小米集团账面资金超千亿,造车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正常足以跨越行业中认为的200亿的造车门槛。有了钱就有可以聘用行业最好的造车人才和购买最新的专利技术。正所谓金钱在手,小米我用。

三、本身拥用很强的技术研发实力

小米现在所拥有的全球万人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系统都是支持小米重新创业的重要基础。而新能源汽车最主要是二个组成部分就是操作系统和电池。在这方面小米已经在系统上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主要是汽车方面的技术储备,但是新能源车本身就差别于传统的发动机油车。对于同等起步的公司技术门槛并不高。很多车企也都是整合上下游的供应链最终组装里自己的产品。且在这方面小米本身在手机领域就是行家。可以把一部分现成的经验直接转移到造车领域。

四、现在就有大量的线验场所

小米全国已铺设1400多家小米之家,后续小米汽车的宣传、展示、体验,可充分利用现有展开。这对比于其它的家的新能源企业,如蔚蓝、小鹏等都要好上太多。可以剩下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加快了整车从生产到销售的节奏。更有利于自己抢占市场先机。

虽然我们对小米汽车抱有极大的信心,但是每一个企业的造车之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就算是强如董明珠的企业家都有翻车的经历,现在全球第一的新能源车企特斯拉从2003年开始造车,直到十七年后的2020年也才开始盈利。其中累计亏损金额超50亿美元。但是现在的小米看来已经别无选择,因为手机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新能源汽车又是未来几十年汽车发展的最大风口。只是赌一把,小米才能浴火重生。雷军说过:“再长出一个小翅膀,我们就能飞得更高。祝福小米,祝福那些致力于更好地改变人们生活的企业一切都好。

小米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你往后会选择购入小米电动车吗?

年初,雷军高调的宣布小米造车,小米手机已经成全球第三,接下来,小米 汽车 会成吗?

我们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只能梳理过去小米手机为什么能成,给大家一些思考。我们也不框定什么是组织能力,听听大佬怎么说。

一、雷军谈小米的成功

去年4月份,雷军有一个小米十周年的讲话,他总结小米的成功,简单可归纳4条:

1、聚人才

雷军说,创立小米干的第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是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汇聚了在各个领域里面超一流的人才。

雷军说,很多人说我们找不到人。我只问一句,你们每天有多少时间在找人?至少在小米创办初期,我每天都跟大家谈到凌晨两点,从早上九、十点钟开始,我百分之百的精力在招人。

我把所有可能的人列成名单,我是一个一个亲自给每一个工程师打电话,约他出来一起聊一聊。其实刚开始很难,他们不相信我能做得成。所以,我们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招人。

2、抓风口

雷军说,我觉得小米做到今天,除了我们找了一帮优秀的人,觉得最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我们站在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时间点,就是我讲的台风口。这个成功99%的原因是因为台风口。

雷军强调说,找准时间点很重要,小米创办的时间点刚刚好。我们内部也反复商量说要是再早个半年、一年可能更好,但是我认为我们已经是95分的时间点,如果你比小米再晚一两年进入这个市场,其实机会也不大了,成功的困难会提高很多。

换个说法,就是“小米抓住机会的能力”太强,这次雷军果断的造 汽车 ,感觉“台风口”又来了。

3、拼

雷军说,小米成长得到了 社会 各界的支持非常重要,包括股东。因为没有这些你是做不起来的,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拼的过程,哪怕它帮了你,之后贡献不大了,但是你不能说第六个馒头吃饱了,前五个馒头就不重要。

雷军还强调,在小米在成长过程,更离不开国家政策对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大家能看到的,雷军每年年初参加两会都跟劳模一样。

4、赢口碑

雷军形容小米与用户的关系是“鱼水情”关系,强调“坚持和用户交朋友, 做产品的时候做到用户能够尖叫,让用户发自内心深处觉得你的产品好”,这的确是小米的特长。

雷军说,赢得口碑背后要超过用户预期。

怎样才超预期呢?雷军说,

大家留意一下,雷军谈小米的成功,绕开咨询公司或其他大厂通常会说——战略、文化、价值观、更侧重的是:产品,用户,市场,创新。

二、梁宁谈小米的成功

产品思维大咖梁宁认为,小米的成功核心是——拼效率,这个“效率”有三个含义:

1、创新效率——小米的护城河

2011年,小米手机一代发布,三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在全球的硬件企业中,这基本上是绝无仅有的成长速度。

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小米挺困难的,但是在2017年奇迹般地逆转了。

梁宁认为,小米崛起的背后是在进行一场“效率革命”——小米用1亿人民币来研发一款手机,单款小米手机的研发投入可能是同行业的10倍,但是总研发成本,小米却是其他品牌的1/10。

2、智能效率——小米的逆袭

2015年和2016年两年是小米的负向周期,小米前途堪忧。

梁宁说,这个时间段,因为oppo、vivo快速做了渠道下沉,开 60万家专卖店。而小米一心一意专注在线上,错过了县、乡市场的线下换机潮,这是小米掉队的本质原因。

后来,小米开始重视线下,迅速把渠道扩张成了一张立体的网。线下零售做到了27万的坪效(全球第二),并开1000个小米之家,最有突破性是,小米利用个人流量一年的时间开了20万家小米小店,小米是开到100万家。

梁宁总结,小米这次逆袭靠 “智能效率”——背后是小米长期积累的用户数据、网络数据。

3、管理效率——成果数字化

梁宁说,小米打造了一个全员面对用户的组织结构,接受来自用户的压力。你让员工修改一个东西,两个人是要相互说服的。

如果你要拿领导的权威去压他,他可能就会说那我改吧,但心里不服气。如果这个建议是来自用户,这个员工自己就默默改了,他加班也得改,而且心服口服。

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讲:互联网把人数字化了,把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全都数字化了。每个人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数字,数字自然会对人产生压力。

总结,小米成功是不是靠“效率革命”不好下结论,可以下结论的是,梁宁重新定义

了“效率”。

三、刘润谈小米的成功

刘润前段发了一篇文章,重点提到他专访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王川分享小米创新管理方式:超级扁平化、网状组织。

文章写得比较细,有很多工具,推荐HR去读。

1、超级扁平化

小米3万人,按管理幅度6算的话,得5000多基层经理,怎么可能还“扁平化管理”呢?

王川提到,解决问题靠用新方法、新工具,比如开会,小米就用不说话只打字的“飞阅会”。

常规的开会是用声音开会的,而且声音有独占性,“飞阅会”就鼓励用文字在线上开会,打破声音的独占性,而且开会的文档不用PPT,开会的时候,汇报人不说话;

要求与会者自己看文档,有问题可以文字提出,汇报人跟进。这就相当于开会的有人举手提问。

2、网状组织

传统的树状组织(科层组织)容易遇到一个问题,比较依赖单颗中央处理器(CPU)的算力来决策,如何改进这个bug?

一是进化到矩阵组织,但矩阵组织还是有天花板,二是直接进化到网状组织。

谈到网状组织的时候,王川举例,小米用到“飞书”的两个功能,一是“@”(集结号),@重点是提醒、召集,瓦解了传统汇报关系,以“事”把大家串联。二是“ ”(解散号),事情完了,大家就地解散。

“用@集结,用 解散”之后核心逻辑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一张网上,守候着各自的节点。以前是“事儿围着人转,现在是人围着事儿转”,一旦有“事”,聚是一团火;一旦完成“事”,散是满天星。

当然,靠一个方法、一个工具就试图解决“科层组织”的bug,显然是不科学的。不过,小米在管理创新上的 探索 ,依然值得我们去肯定和学习。

四、晚点团队谈小米的短板

晚点团队今天最新的文章《进攻与防守,小米造车后的双重组织架构》,上来就点出小米的软肋——小米的组织能力尚未经过大考。

前面我们提到小米有很多优点,也适当了解小米的短板,看看晚点的观点:

1、雷军管得太细

雷军过于追求对执行细节的掌控。据《 财经 》杂志报道,发布会前,雷军会仔细研究 PPT、文稿,看每一个条目、用词,他不希望有任何差错。

小米前硬件产品负责人说,只要做产品,“最终面对的那个人绝对是雷总”。产品开发过程中,雷军会直接向负责人提出不少要求,不论对方是否直接向他汇报。

小米的一位投资人曾评价,雷军作为管理者,缺点是 “太勤奋了”。这挤压了雷军本人做战略思考的时间和下面管理团队的成长空间。

2、高管培养不足

2018 年小米上市后不久,启动了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四块业务被重组为十个一级部门,由一批以 80 后为主的年轻高管分别负责,直接向雷军汇报。

雷军曾说,小米要 “着手培养、提拔一大批年轻管理干部”。但三年过去,那批一级部门总经理中,只有当时负责小米有品电商的高自光晋升为集团副总裁,并进入了手机核心业务。

去年,原本由这些年轻后备干部领导的一级部门又被重新整合。总得说来,上一轮小米对内部青年高管的 提拔和培养“难说成功”。

3、组织能力需补课

小米今年大规模招聘了 5000 名应届毕业生,直接推动员工数量从今年 3 月底的 2.3 万人增至目前的约 3 万人。雷军此前一直谨慎对待公司扩张,上一次增长 7000 人,小米用了 39 个月。如此多新人会不会将给小米的管理带来新的冲击?

雷军名言:“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随着小米原有主业,手机业整体增长见顶,小米到了要回答 “没有风口怎么办” 的阶段。

小米目前的应对之法,一是造车业务去寻找新的增长,从 0 到 1 进入一个新领域,雷军已有成功经验。

而提升小米原有业务的组织管理水平,这项任务也许更难。关键是雷军准备all in 造车去了,成立 11 年的小米,组织能力面临着大考。

晚点这次文章着力点不是小米造车的能力,而是小米手机原有的组织能力。

五、小米 汽车 能成吗?

如果小米 汽车 要赢,靠什么?在年初雷军宣布造车的长文上,他强调3点:

1、抗造能力——跟友商比,我们有钱

雷军说,“目前小米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未来十年,我们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不用说, 汽车 肯定比手机要费钱,雷军说到,小米造车要担当的行业风险——百亿级的投资,三五年才能见效。

2、用户预期——跟友商比,我粉丝多

雷军说,发布会前,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个调查,结果有超过95%的网友支持小米造车。

他还提到一个帮小米粉丝改造一辆智能房车和一个买了35万小米产品粉丝故事,情怀满满。

跟其他造车企业比,小米比较善于“捕捉”用户期待,也可以理解小米造车有“人味儿的”的初心。

雷军说:“我期待,在全球每一条路上,都有小米智能电动车驰骋的身影;我相信,小米能让我们的每一位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沉浸在 科技 带来的幸福生活中。”

3、亲自领路——跟友商比,我身体强

跟马云、刘强东退居二线、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退居二线,这次小米造车,雷军又一次亲自上阵。

雷军说“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 汽车 而战!”

读雷军这篇文章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他几段“心路历程”:

“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都是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巨大翻新。这几次重大的蜕变都需要无畏的勇气、坚定的意志、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抗巨大痛苦的韧性。”

“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

“我们敢不敢干?在困难面前敢不敢亮剑?我反复问自己,我还能有十年前一样的勇气,十年前一样的决心,甚至十年前一样的体力吗?”

刚一开始读这个,会有鸡汤感,多读几篇就上头了。文章最后,献上我们的祝愿,希望小米 汽车 能成吧。

是谁逼小米造车的?

如果小米汽车能够获得不错的口碑以及市场销量认可,我会很倾向于在未来购买小米的电动汽车。

我也属于长期的小米手机用户,因此我对于小米手机的质量以及性能都会有着非常全面的了解,从我这么多年的使用来看,小米产品确实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小米产品的超高性价比也能够让消费者不用花费过多的金钱。如果小米汽车能够也保持这样一个模式发展的话,我觉得小米汽车在未来绝对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一、小米的品牌效应。

虽然小米的品牌效应来自于智能产品领域的带动,但是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小米的品牌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认可,因此凭借小米的品牌价值效应,小米的电动汽车一旦实现量产,绝对能够引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因为小米的品牌效应加上小米的营销策略,绝对能够让小米电动汽车成为最亮眼的一个。

二、雷军的性格以及特点。

作为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可以说是小米公司的灵魂所在,雷军能够在智能产品领域走向巅峰的同时进军新能源产业,这就说明雷军已经做好准备,在新能源产业大展身手。再加上雷军对于前沿科技有着非常高的敏锐度,这也使得小米所生产的电动汽车很有可能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

三、小米进军新能源产业的时机非常合适。

现在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来说,已经将要进入宽松限制到严格涉案制的转变阶段。如果进入新能源产业时间过晚的话,就会导致自己缺少足够壮大的时间以及机会。不过进入时间过早,也会让自己遇到很多的风险,而现在小米进军新能源行业就能够避免风险的再度出现,而且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壮大。

我最看好小米的一大特性就是务实。因为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务实态度,才让小米有了今天的发展而在造车行业领域务实的精神,同样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小米只要保持现在的模式以及务实精神,就一定能够让小米电动汽车像智能产品一样受到大家欢迎。

小米汽车能不能成功?小米手机说了算

太平洋 汽车 网 行业频道“这是我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表示愿意赌上自己全部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2015年,被频繁问及是否会造车的雷军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未来三五年内都不会造电动车,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如今来到了第六个年头,雷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点击查看:终于官宣了!小米投资100亿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而这一次,雷军表示至少需要全力冲刺五到十年。

《见证》是什么?

《见证》是太平洋 汽车 打造的行业栏目,在这里与网友们共同见证 汽车 行业大。揭开热闹喧哗的表面,我们将一起探究行业大的因果以及本质,思考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是这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大浪潮面前,小米将何去何从?

作为持续两天的发布会的压轴,雷军讲述小米决定造车的历程可谓是真情流露,也让观众动容。对于决定造车,雷军将其称之为小米的一次蜕变。而在宣布决定之前,雷军讲述了自己的三次蜕变。

1998年,还认为自己会写一辈子程序的雷军被迫担起了CEO的重任,他做好了随时回到自己热爱的程序员岗位的选择,可惜,一位同事不小心格式化了他的电脑和备份的硬盘,多年来辛辛苦苦写下的代码瞬间清零,也断绝了雷军回去写代码的退路。雷军就这样被迫蜕变成一个称职的CEO。

对于小米造车,雷军这样描述: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个时代大浪潮面前小米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没有退路的选择。1月15日开始了对电动 汽车 行业前景的调查,雷军描述自己对董事会的这个决定的感受:内心拒绝,感觉小米还要在手机行业继续深耕,一如当初刚刚走上CEO岗位的他。

但智能生态时代的大浪潮已经不容他有退路了,作为小米负责人的雷军必须要思考小米何去何从。

如今的小米已经拥有了最完善的智能生态,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到智能办公用品。而在智能出行这一领域,同行已经开始了布局,苹果 汽车 只差临门一脚,华为布局了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志在成为智能 汽车 时代的世界级Tier 1供应商......

发布会上,雷军展示了小米打造的“第一台 汽车 ”,为了满足一位米粉用“一辆有着全套小米智能家居的房车环游中国,感受一下行走的智能生活”的愿望,小米工程师耗时3个月改造的一部房车。

房车显然不会是小米的目标产品,但“行走的智能生活”显然打动了雷军。智能生态时代,智能出行已经是民心所向,在智能出行领域,小米不得不有所行动了。

“智能 汽车 就是一部大手机装了四个轮子”,发布会上雷军借朋友之口说出了这句话,也是他说服自己造车的理由。

是雷军自己

有了一点点积累(1080亿现金储备)的雷军还是当年那个一往无前的雷军吗?

2007年,雷军经历了人生又一次大的蜕变,从创业者成为了天使投资人。雷军自己早年因为融资难,被迫把自己创办的国内最早的电商平台之一的卓越网卖给亚马逊。这段经历,让雷军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给后来的创业者多一些机会。

多年后,雷军拜会了亚马逊总裁贝佐斯,贝佐斯见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照顾好你的卓越”。回忆这段往事,雷军有些动容。如今的小米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手机品牌,世界500强企业,但看得出雷军依然怀念早年连续创业的经历。

“ 汽车 行业非常复杂,投资巨大且回报周期很长,很容易就陷入泥潭”,“别人已经在电动 汽车 行业经营了至少五六年,你们这个时候进入太晚了”。朋友对雷军的忠告也是雷军自己犹豫的缘由。

但是小米创建之初可谓一无所有,靠着几个人挑战世界级的巨头,小米成功了。今天的雷军不再是一无所有,今天的雷军还是那个一往无前的雷军吗?

创业的艰辛雷军当然清楚,对于自己是否还有当年的勇气、决心以及体力和精力的投入,雷军也很好奇。于是雷军做出了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的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

“如今小米有了一点点积累”,雷军很凡尔赛的在背景墙上打出了现金储备1080亿的字幕。为了造车,小米拿出了100亿美元(约合657.16亿人民币)供未来十年小米在造车项目上使用。

同时“为了更好的为米粉提供更完整的智能生态”,小米 汽车 决定用全资的模式,拒绝了大量外来投资。看得出小米对于智能出行赌上了多大的筹码,这也是小米为什么选择造车,而不是成为 汽车 智能生态的供应商。不过对于未来小米 汽车 以什么方式生产,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代工,发布会上并没有明示。对于外界传闻的与长城等企业谈判代工的传闻,小米方面也没有做出回应。

而小米 汽车 的CEO,当然是由雷军亲自担任,这是小米的一次蜕变,也是雷军对自己的一次挑战。

对于造车的准备,雷军提到了三个点:我们有钱(划掉,没有这条)。雷军提到的三个点是:团队如饥似渴的学习能力、庞大而优秀的工程师团队以及时间,小米做好了在造车上全力冲刺至少五到十年的时间的准备。

雷军说小米要造的,是让大家惊喜的好车,是和手机以及整个生态链打通,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体验的智能电动 汽车 。

是你!

2016年,小米手机面临销量下滑、口碑下滑的巨大危机,从程序员起家的雷军开始亲自带队重整手机业务,雷军开始了从软件到硬件的有一次蜕变。如今,小米重回手机销量世界前三,说到这里雷军开心的笑了。

这次蜕变让雷军见识到了制造业的不易,而要把软件和硬件相结合,这个难度要增加十倍以上。进入造车领域,雷军是带着敬畏来的。

相比此前很多跨界进入造车领域网络上的一片声讨,小米官宣造车后,大家的反应好像“温柔”了很多。

确实,在众多 科技 行业巨头纷纷进入造车领域后,小米官宣造车已经完全不显得违和。而从2013年雷军两度拜访马斯克,并成为特斯拉车主后,小米要造车的传闻就成为了每年都不会缺席的话题。

不过,大家对于小米官宣造车表现出的和谐,显然不只是因为习惯了。发布会前小米发起了一项对造车支持度的调查,受访的上万人中支持率高达92%。

这些年来,小米不仅仅是在手机上表现出色,小米电视、小米智能音响甚至到小米智能插座等等,小米打造的智能生态全家桶包罗万象,并且得到了不俗的口碑。

而对于小米 汽车 ,米粉发出了“只要小米敢造他就敢买”的豪言。有互联网和硬件的基础,又有如此捧场的米粉,雷军又怎能不被打动?

结语

截止目前,除了发布会上提及的信息,小米 汽车 究竟会是怎样的一台车还没有更为详细的蛛丝马迹可考。不过无疑,智能化以及融入小米智能生态会是新车最大的亮点之一。

雷军表示,目前小米有约一万人的工程师团队,而在未来一年,这个规模会再增加五千人。虽然不能认定增加的五千工程师全部是为造车项目负责的,但小米 汽车 确实会拥有一支庞大的研发团队。

但至于小米 汽车 何时才能来到我们身边,可能真的需要三到五年。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只要你愿意等,我们会尽早拿到大家面前。(文:太平洋 汽车 网 郭睿)

往期《见证》系列回顾

见证 牵手吉利造车 百度在说一个的故事

见证 造车新势力的2020年:从新手成长为一股真正的势力

见证 别克量产版V2X:大势所趋,先行一步

见证 | 宣称“不造车”的华为,走了比造车更难的路

见证 | 募资15亿美元 小鹏 汽车 登陆纽交所

“小米 汽车 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进入电动 汽车 领域。很多人怀疑小米现在造车的时机,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还有神车五菱已经牢牢占据市场,留给小米的空间不多。

可是回顾一下小米在手机上的发展道路,你就明白小米造车有可能会是下一个奇迹!

2010年小米成立,程序员出生的雷军将小米的发展方向定在了软件上,MIUI也很快推出,基于小米系统的即时通讯应用——米聊,因为其简洁的页面和实用的功能迅速成为现象级的聊天通讯软件。奈何天不时人不和,拥有庞大用户数量的腾讯在两个月之后推出了微信,米聊完了,顺道也封死了小米通向软件的道路。

于是2011年,小米手机上市,那时候的智能手机市场像极了今天的电动 汽车 市场:那时手机市场的苹果,三星,索尼,“中华酷联”的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再加上一大堆的山寨手机完全对标了今天电动车领域的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和五菱以及其他上百个品牌。 但是小米手机的出现,彻底终结了中国山寨手机市场。只用了两年半时间,就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而三星索尼中华酷联这些当初的巨无霸企业要么偃旗息鼓要么黯然退场,所以现在这些位于新能源车第一梯队的品牌,谁又能保证自己笑到最后?谁又能说小米 汽车 来得晚呢?

小米 汽车 能不能成功,完全取决于小米能不能重现小米手机的成功点:

一,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

2015-2016年小米的至暗时刻是小米在品质上跌的最大的跟头,差点要了命,这上面小米应该不会在 汽车 上犯第二次。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曾经秒杀一众山寨手机,如今面对上百个电动车品牌的群狼环伺,高性价比是小米 汽车 唯一的生存出口。至于颜值,现在的电动车外形一个比一个漂亮,小米不会这么傻。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也已经成功应用到小米生态链的所有产品。

二,创新

互联网+制造业,把互联网产品快速迭代的研发模式引入到硬件产品的研发。这就是小米的产品创新之道,首创互联网销售是小米营销创新之道,尽管饥饿营销时不时遭人诟病,但是互联网销售减少了渠道成本,摊薄的成本又反应在产品上。

三,大神团队

小米手机虽然被称为屌丝手机,但是他背后的团队却不屌丝,除雷军外,有前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前金山设计总监黎万强,前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前北京 科技 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前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前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 不知道小米 汽车 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

四,米粉

这是小米 汽车 别人无法复制的优势,这里面不仅有小米产品以及小米生态链的用户,还有小米这些年持续改善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而赢得的口碑潜在消费者。小米是全球不多的拥有海量粉丝支持的公司。

五,小米生态链

小米生态链统一的用户平台据说已经连接了超过3.5亿台设备,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而电动 汽车 上接近一半的硬件都是电子产品,让 汽车 零部件实现智能互联,小米拥有强大的软件平台搭建优势。

另外生产这些智能设备的厂家又构成了小米生态链复杂的供应商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的能力是车企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