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大全

文章内容

盛唐气象

ysladmin 2024-06-03
盛唐气象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盛唐气象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试从盛唐诗歌中诠
盛唐气象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盛唐气象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试从盛唐诗歌中诠释盛唐气象

2.盛唐气象的三个表现

3.盛唐气象

4.以李白的诗歌为例分析"盛唐气象"的内涵及其意义

5.盛唐气象的内涵是什么?

盛唐气象

试从盛唐诗歌中诠释盛唐气象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常被诗评家以“盛唐气象”四个字将它与其它时代的诗歌风貌相区别,这种概括有助于更明确地把握盛唐诗歌特征。但对于这样的概括,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把“盛唐气象”理解为单纯的对时代的颂歌,对唐帝国文治武功的夸耀,以及对躬逢盛世、如鱼得水的情感抒发。另一方面有人回转过来通过检查盛唐诗歌发现其中并没有多少歌颂盛世之作,相反,许多诗歌是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包括对种种阴暗面的揭露、抗议,因而认为“盛唐气象”一词,是对开元、天宝诗歌主流的歪曲。以上两种看法皆失之片面,而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

       “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严羽《沧浪诗话·考证》云:“‘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严氏辨其“非盛唐人气象”,显然是指“迎旦东风骑蹇驴”瑟缩委琐,见不到盛唐人的笔力,也缺少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这与严氏《答吴景仙书》所云:“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可以说是分别从正反两面对“盛唐气象”涵义的一种阐发。因此“盛唐气象”指的是诗歌风貌,具体即指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与内客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乃至粉饰太平,本不是一回事。

       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感激与怨怼看似相反,但实际上联系非常紧。感激而望成就功业,遏挫即成怨怼。所以在具体作品中,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理想主义色彩很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它是为时代的召唤、时代的需要所吸引,要轰轰烈烈大干一番的人生意气和事功精神的表现。盛唐人的这种感敏奋发,颇不同于一般狭隘的个人名利追逐,它往往表现自建功立业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乃至奉献精神的结合。由于主体精神强旺,盛唐人谈起建功立业,又往往表现得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套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壮怀激烈。

       盛唐诗人的怨怼之作,包含着诗人与时代社会的冲突,但盛唐诗人要求于那个时代的往往不是简单的仕途出身,不是薄禄微官问题,而是要成就“济苍生,安黎元”的大事业。这种宏愿,在玄宗统治后期是只好落空的,以致出现了类似鲲鹏太大,海水和风力无法支持的矛盾。但冲突的内容既然是在较高的层次上展开的,就仍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非同一般的气魄与力度。

盛唐气象的三个表现

       1、隋代积累了大量的经济基础,隋朝开国皇帝英明的统治之下,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物质,成为唐朝初期迅速恢复的关键。

       2、科技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

       3、唐统治的政策相对开明。

       4、唐朝的军事实力强大,同时有很好的外交政策和民族政策,很好的处理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民族之间的关系。

       5、可以具体的从唐朝统治政策中寻找,科举制的确立,贤能之士能够为国家服务,等

       6、唐初领导者的个人能力,他们在吸取前代的教训的同时,创造了自己的统治策略。

盛唐气象

       1、人口增加,经济繁荣,疆域辽阔。

       2、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改革政略,整顿吏治,发展生产。

       3、物质生活丰富多彩,融入不同的民族的习俗,体现出大唐的自信开放的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以李白的诗歌为例分析"盛唐气象"的内涵及其意义

       "盛唐气象"是诗歌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司空图的《诗品.雄浑》篇,在评价盛唐诗歌的时候,曾经与颜真卿的书法做过类比。他说,盛唐诗歌与颜鲁公书法相比,雄健有气象、浑厚。这两个词各取一个关键词,雄、浑。

        《二十四品.第一品》篇中,恰恰就是这个"雄浑"篇。司空图用诗的语言来描写一种境界。后人也有许多对"雄浑"的解释。清代学者杨振刚在《诗品解》中说,如何才能达到雄浑这个境界。他说,此非有大才力,大学问不能。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足以当之。…惟积中发外,刚健笃实光辉,方能造此境也。

        张少康在《司空图及其诗论研究》中说,雄浑之体得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有如庄子笔下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抗衡。要理解盛唐气象有一个代表人物李白。他在自己的诗文中表现了对大鹏特有的喜爱。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李杜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进云。可谓金枝永茂千年秀,玉叶联芳万古春...如金鸡擘海,香象渡河。"香象渡河"指的是对佛学的一种精神的理解。而金鸡擘海,这里的金鸡指的是大鹏,大鹏鸟在大海上翱翔,李白的诗歌恰恰表现了对大鹏鸟的喜爱。

        李白的《上李邕》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这首诗歌作于开元789年,他20岁左右写成了这首诗歌。年轻的李白去拜访渝州刺史李邕的时候,想跟他谈自己远大的理想。当时李邕觉得李白还年轻,所以没有重视。李白觉得受到一种挫折,所以这首诗歌就表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诗的开篇就写到《庄子》的大鹏鸟,能够在九万里长空,展翅飞翔。所以他建议李邕不要小看年轻人,借用孔子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他说轩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论语》中记载过"后生可畏",他说现在你看我还很年轻,将来也许……

        后来他仗剑去国,辞京远游,来到了今天的湖北江陵。他来到这里,见到了当时的大道士司马紫薇。司马紫薇是盛唐时期的国士,他是道教中的代表人物。他见到年轻的李白的时候,说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能够神游八极之表的大概就是《庄子》笔下的那个大鹏鸟了。所以李白非常的兴奋激动,写下了一篇赋做叫《大鹏遇希有鸟赋》。在这首赋作中,再次把自己比作成《庄子》笔下的大鹏。

        大鹏一直伴随着李白,一直到临终之前,他写下了生平最后一首诗歌《临路歌》,诗中所说,用古老的楚歌体来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一种悲痛之情。这首诗歌中,他再次想到了大鹏鸟,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我们仿佛可以看出来李白临终之前手上拿着那支笔,在颤颤巍巍微微的写着这首诗歌。尽管李白一生多次受到挫折,但是大鹏的形象始终藏在他的内心之中,所以清代的学者王琦解释说,唐代诗歌的风格也可以用《庄子》笔下的那个大鹏来形象。所以我们用李白的诗理解盛唐气象,可能是比较适合的。正如今天的学者林庚说过,他说没有李白,我们今天对于盛唐高潮的认识就要减低,没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为之减色。

        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就是李白。可以在盛唐气象雄浑概念的基础之上,对盛唐气象这个概念做一个小结。

        盛唐气象在中国的文学批评中是一个专门的术语。指盛唐文学,尤其是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开阔的胸襟、雄浑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李白笔下的"大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大海"都是盛唐气象的典型意象。"雄浑"是盛唐气象的典型风格。诗人李白是盛唐气象在诗歌创作中的典型代表。在其他的艺术创作中,同样也表现出来了,比如李龟年、公孙大娘、张旭、吴道子等,分别是音乐、舞蹈、书法方面的代表……

盛唐气象的内涵是什么?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1] 它“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2] ;它涵盖了盛唐文人在文学中表现出的开阔的眼界,自由活跃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激奋昂扬的气概。它展现了强大民族鼎盛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作为这一时期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歌强烈而鲜明地表现出这种盛唐气象。

       一、繁荣时代强盛民族的优越感、自信心和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远大的政治抱负。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像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李白《古诗五十九》(其四十六)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二首》(其一)

       唐开国至“安史之乱”前,国家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已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种空前盛世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时代优越感。诗人禁不住内心的激动而放声歌唱,赞美这个时代,并决心献身这个时代。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杜甫在他的《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盛赞唐玄宗,将其与古代圣明君王尧舜相比,进而抒写自己的报国热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里以洞庭湖为喻,表明他生当盛世,又逢明主,就必须有为于天下,而不能无所事事地“端居”。“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在他的《塞下曲》)中歌颂边塞战争的胜利,表明他对国家民族满怀信心,希望从戎征战,建立军功,而不屑做一个穷经书生。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在他的《走马川行》中热情讴歌了西征军万难不惧万死不辞地勇过走马川后,又万般自信地预言敌军必闻风丧胆,捷报必立马传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在他的《从军行》(其四)中慷慨激昂地代征战将士发出破敌的钢铁誓言。在这种国富民强,群情振奋的时代,李白也写了许多表达自己慷慨报国,要赴边关杀敌的边塞诗。如《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等。但李白更多的是以古代著名的兴邦定国的大贤自比,表现他建功立业的理想。如《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再如《梁甫吟》: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再如《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再如《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对古代建有奇功的人极力盛赞,一方面表现出他入世的愿望,一方面还在入世的基础上表现出他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张良智勇侠豪,未随高祖前就为报效韩国,求觅壮士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单是这一点,李白就异常敬佩。姜太公以朝歌屠叟年八十而遇文王,辅佐武王建立周朝。郦食其不过高阳酒徒,以三寸不烂之舌东下齐七十二城。李白对他们的奇才奇智也是倾慕至极。诸葛亮深居隆中,躬自耕种,出山之后跟随先主刘备南征北战,取得了三分天下的奇功。谢安野林逸士,东山复出,扫退数十万南下敌兵……。他们都是时代的缔造者或局面的开创者。李白渴望成为这样的人,渴望建立这样的功勋。在这种理想的驱动下,他由衷地开始崇拜这些古代英雄,并极力讴歌他们,在这些讴歌中寄托着他远大的政治抱负。李白如此热忱地追求理想是他积极人生态度的延续,同时也是来自于这个时代精神的激励与鼓舞。

       李白的报国热情是浓烈深沉的,信念是坚定的,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放弃。当入仕受阻时,他愤慨赋诗:“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鞠歌行》)“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诗五十九》其三十九)。但不管他怎样慷慨陈词,怎样说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对自己的能力,对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他始终信心十足。如他的《行路难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不难看出,这里诗人虽然满怀失路的悲愤,却从未对前程丧失信心。在诗中,他刚说到“冰塞川”“雪满山”,似已身临绝境,却马上又以姜太公、伊尹自比,认为曙光就在前边。刚说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感到举步维艰,不知何往,忽又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示自己有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决心和信心。再如《梁甫吟》: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咳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 屼当安之。

       诗人先言自己“欲攀龙见明主”,要辅佐明主建立一番功业,接着写自己的屡屡不得志。如“阊阖九门不可通”“阍者怒”“白日不照”等,使人感到诗人已完全走投无路,但他突然又满怀信心地说:“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 屼当安之。”表示自己不久将来定能像晋张华那两柄神剑一样化龙入水,像姜太公那样与文王君臣遇合,施展才智,实现抱负。

       二、诗人完美独立的人格与张扬的个性。

       “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2]在盛唐诗人群体中“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2]李白光彩四溢的魅力首先源自于他完美独立的人格,纯正的品质和傲岸的精神。李白积极入世,热衷于功名,是为了施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对于辱没身名而求跻身官场的行为,他是极鄙夷不屑的。李白身居廊庙,却不屈于权贵,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诗人自我意识觉醒的宣言,是积蓄已久的呼唤自由的力量的喷发,也是文人要求人格独立的强烈呼声,它是张扬的,是蕴涵着无限激奋和毫不畏惧的反抗精神的。李白愤激立誓“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的。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中民主斗争的方式,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这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他的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气勃勃的,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它丰富到只能用一片气象来说明。

       由此看来,所谓“盛唐气象”既是一种精神面貌,也是一种时代特征,甚至也包含了作为一个时代诗人群体的个性特质。如果按此追溯起来,其实在林庚先生以前就人说到了“盛唐气象”,只是没有使用这一概念而已。早如胡适就曾于1928在《白话文学史》中写道,盛唐“是一个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生观是一种放纵的,爱自由的,求自然的人生观”;“所以这个时代产生的文学也就多解放的,自然的文学”,“文学的风尚很明显地表现种种浪漫的倾向”。

       好了,关于“盛唐气象”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盛唐气象”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