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文章内容

小米汽车研发老大_小米汽车团队出身

tamoadmin 2024-08-28
1.小米造车:梦想了很久,赶了个晚集2.小米家族的产品,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我们有钱,亏得起”。“造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所有的声誉

1.小米造车:梦想了很久,赶了个晚集

2.小米家族的产品,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

小米汽车研发老大_小米汽车团队出身

“我们有钱,亏得起”。

“造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所有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从2021年3月官宣造车至今的700多个日夜,雷军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为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而战斗,甚至从去年开始就相继卸任了多项职务,并在今年卸任了小米集团总裁一职,由卢伟冰继任。

然而,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激战正酣,可谓群雄逐鹿,可以说原本的新能源蓝海如今已成红海。反观,小米汽车却依然活在“谣言”与谍照中,仍然还没有实质性成果。

近段时间,小米汽车又因为营销负责人周钘的匆忙离职,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行至中场的小米造车阻力接二连三袭来:除了此次周钘的离开,此前外部一度传出“小米造车将被叫停”,后被官方辟谣,不久前还发生了内部资料泄密。

这究竟是好事多磨?还是冥冥中暗示的劝阻?总之,关于小米造车的舆论,已经从一开始的欢呼声变成质疑声四起,目前有部分人表现出“看衰”的心态,认为小米在造车战场上没多大胜算。

1、

公开资料显示,周钘于2011年加入上汽通用五菱,此后一路升迁。2018年周钘的公开身份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的营销中心总监,2020年升任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市场总监,此后又被升任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周钘于2022年8月正式加入小米汽车,担任小米汽车营销方面负责人,直接向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汇报。

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干了加盟仅7个月,便选择离开,这其中原因不免让人好奇。

在今年1月初,周钘还在朋友圈招聘,并在跨年夜细细回味了过去,“每一段难忘的经历,每一段成长的时光,背后都是和一群真诚热爱的兄弟姐妹打过来的!”这看起来似乎要大干一场的样子。而就在短短两个月之后,周钘就突然离开了小米汽车,这确实令人感到错愕。

据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出身传统车企的周钘并不适应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环境,与团队磨合存在问题。

虽然这个离职的原因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这还是透露出一个信号——在传统汽车营销人眼里,小米的营销思路和商业模式可能与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太一样,而这些不同势必会造成分歧,目标不统一。

有没有这层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考虑到首款车型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营销和造势肯定少不了。所以,在营销负责人离职之际,小米汽车也在加快相关人才招聘的步伐,为新车发布做足准备。

据小米内推网站显示,小米目前正在招聘汽车市场策略总监、汽车新媒体营销总监、汽车公关总监等职务。根据职位描述,汽车市场策略总监需要负责挖掘梳理品牌、产品的传播逻辑与卖点,制定符合小米汽车的市场策略;汽车公关总监需要负责制定完整的小米汽车公关传播策略。

另外在第三方招聘软件上,小米汽车也发布了公关/品牌专家、关系专家、市场策略经理、展厅讲解员等大量跟营销公关相关的职位。在薪资方面,公关/品牌专家的月薪是4-7万元,市场策略经理月薪是2-3.5万、15薪,事务总监月薪是2.5-4.5万、15薪。

距离量产时间还有一年的时间,小米大量招聘营销公关人才,搭建市场销售、品牌传播体系,为小米汽车蓄势。而恰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负责人入职仅7个月便离职,这不仅仅对小米汽车的人事组织是一大考验,也或多或少给小米造车又蒙上了一层神秘阴影。

2、

除了营销层面关键人物离职之外,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真正的担忧还在于,它的定位。

此前,雷军发起的一场关乎“你希望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大约是什么价钱?”的投票。

结果,有近七成的人希望价格不要超过15万元,仅有不到一成的人选择了30万元以上。这一结果非常符合小米手机高性价比的定位。

但这些“米粉们”可能要失望了,结合曝光的试验车谍照以及相关消息显示,小米首款车型MS11预计将会搭载固态Lidar技术,车顶配备一个远距离高线束主Lidar,左右翼子板以及车尾两侧斜面分布了4个短距离固态Lidar,加起来就是一套5 Lidar的强势组合。

再加上MS11还有可能用800V高压平台、260kW的电桥、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高通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和英伟达Orin X芯片。

用这样一套豪华的硬件阵容,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地缩短小米与其它新势力的距离,坏处也显而易见,小米汽车可能会高于习惯了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米粉”的期待值。

试想一下,特斯拉Model 3不过才23万元起,小米汽车将价格定到26万,到底如何选,怎么选?恐怕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所以,自称拥有的5.64亿月活用户,又有多少能成为小米汽车的购买主力军呢?

而目前的外部环境已经变得更加恶劣,马斯克举起的价格屠刀令业界恐慌,除了小鹏、问界、蔚来等新势力跟进之外,就连比亚迪这种传统车企“大鳄”也开始挥舞价格屠刀,这也让原本就已经趋于饱和的新能源市场更加残酷。

而更关键的是,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增长已经开始放缓,预计增幅从去年的96.3%陡降至30%上下。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新能源市场或许还将迎来新一轮或者多轮价格战的冲击。

在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和市场的增幅急剧放缓双重冲击下,“15~20年世界前五”,“我们有钱,亏得起”的豪言壮语,现在来看多多少少有些天真无邪。

此外,更紧急的问题则是:时不我待,当小米这边还在迟疑如何定位的时候,特斯拉却在加紧收割。3月1日,特斯拉“宏图”的第三篇章将正式发布。“秘密宏图”被视为特斯拉的一种长期规划,外界猜测,在其中会包括廉价新车型的信息。

“2023年到2025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不需要那么多公司”,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不久前表示。

而2024年才姗姗来迟的小米汽车,虽然还没上牌桌,但已经感受到了新能源市场见红的残酷现实。

所以,小米汽车准备好了吗?时间真的不多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米造车:梦想了很久,赶了个晚集

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到来时,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甚至不惜压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亲自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这种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恰恰是值得我们普通人去学习的。

今天的很多人也许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躺平之说也一时甚嚣尘上,但如果为了逃避问题而选择躺平只会让你的处境雪上加霜。

人与人的差距,不仅仅是因为出身,也有心中的那股精气神,也许我们达不到雷军那样的高度,但是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值得学习,对事业,对人生,都会大有裨益。

小米家族的产品,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

没有赶上早集的小米,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21年2月19日,一则小米确定要造车的消息引发资本市场的波动。小米集团(证券代码:HK0181)的股价盘中一度涨幅逾12%,截止收盘,涨幅为6.42%。

其实,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并非第一次,也非空穴来风。之前,小米方面曾多次明确表态,“小米没有造车”、“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纵观此次的表态和反应,多少有些预期差和想像空间。

雷军们的情结

作为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大家都不陌生。技术达人,又做过风投,理念超前,眼光一流,富于创新精神。

雷军对于 汽车 的情结,始于多年前。早在七年前的2014年11月,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就投资了蔚来 汽车 ,据说,他当时还去硅谷拜访了马斯克,可见确实具有前瞻性。此后,他还投资了另一家车企小鹏 汽车 。

造车这件事,也不是一家 科技 公司独有的商业行为,近年来,一众 科技 巨头已经纷纷杀入。前有运筹数年、壮心不改的乐视,后有手机巨头们苹果、三星、华为,还有互联网大鳄BTA(阿里、腾讯、百度),以及索尼、富士康等的加入。

可以说,在 汽车 领域,小米先知先觉的观望,却没有真正置身其中,作为小米创始人的雷军,也只是作为战略投资人,涉足造车界。

为什么 科技 企业钟情造车这件事情,纷纷跨界染指?

近日一则消息,不可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觉。

力帆今年的第一份“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月份,力帆生产新能源 汽车 105辆,同比增长600%;售出107辆,同比增加613.3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1月份生产传统乘用车12辆,同比减少91.6%;售出1辆。同比减少98.18%。

一个月,107比1,这样的悬殊,令人咋舌。此消彼长,这也反映出目前车市的一个现状:智能 汽车 势头正劲,而传统 汽车 销量下滑严重。因此,力帆正通过重组,向新能源电动 汽车 产业倾斜。

“智能 汽车 是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但其所带来的规模性影响以及市场增量都将远超手机。在新‘新四化’的背景下,EE架构的升级将驱动 汽车 产业的价值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移,行业 游戏 规则将被重新定义,变会出现史诗级的机遇。”这是安信证券投资报告中的一段话。

“智能 汽车 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迭代之路极为相似。它们都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皆遵循着‘交互的变革--架构的升级--生态的演化’这一发展路径。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功能机按键为枢纽的交互方式,给用户全新的触控体验,并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到万能‘场景性工具’的华丽转身;智能 汽车 同样复刻了这一路径,以 汽车 座舱为突破口,通过仪表智能化、自动驾驶变革,驱动 汽车 的角色从传统出行工具转变为共享的‘移动第三空间’。”报告如此描述。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雷军这些 科技 大佬们、特别是手机巨头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这些智能手机革命的成功者,要积极布局、跨界到智能 汽车 行业中来。毫无疑问,也许落后的脚步就会让行业的发展机会失之交臂,毕竟市场足够大,未来很美好。

造车新势力

历史 就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当年的手机行业,后起之秀苹果,干掉了老牌霸主诺基亚。如今,这种叠代和变化,或许正发生在 汽车 产业。

“ 汽车 行业变革开启了 汽车 产业链调整、生态圈扩大的时间窗口,新的赛道已经开始搭建,一场新的马拉松赛跑已经出发。”2月20日,李书福在吉利集团内部讲话中表示。

“传统 汽车 产业链是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产业链;新 汽车 产业链是信息、通讯技术加机电一体化形成了生态圈产业链,从这个意义上讲, 汽车 公司正朝着软件公司方向转型。”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吉利作为的传统车企一员的危机意识。

“新势力造车一定是未来。造车新势力是苹果,传统 汽车 是诺基亚”。这样的说法为 时尚 早,但小米要造车,就不得不说一说,它的竞争对手们。

先说百度,是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 汽车 行业。今年1月11日,百度和吉利控股牵手,联合组建一家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面向乘用车市场,百度占股51%,吉利占股49%。2月18日,李彦宏表示,已经完成新品牌和首行执行官的确立,并且三年内将推出一款全新智能电动车。

众所周知,做搜索引擎出身的百度,在云计算、搜索方面积累颇深,在自动驾驶、车联网、高精地图等领域也是深耕多年,未来,百度会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百度地图、小度车载等智能化技术运用到智能电动车。

再说苹果,2月3日,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苹果公司将向起亚 汽车 投资4万亿韩元(约36亿美元),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与起亚合作,生产电动 汽车 。

此外,阿里、上汽和张江高科联合打造智已 汽车 ;华为和长安以及宁德时代牵手合作。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特斯拉。特斯拉以其类似“苹果”的商业模式打造出了划时代的智能 汽车 。理想 汽车 始使人李想曾评价“特斯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智能 汽车 。”因为它基于软件+硬件,以整车OTA为桥梁,实现了 汽车 的持续升级和常用常新,真正把 汽车 从“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

利用软件,特斯拉实现车载信息 系统的更新,并延伸至自动驾驶、车身控制、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FOTA升级,提升车辆自身性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软件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即软件应用商店和高级连接服务收费。

也正是特斯拉的成功,让外界看到了软件定义的智能 汽车 的希望,这也是资本市场不遗余力地给予造车新势力们超高溢价的重要原因。

2020年,特斯拉市值涨了7倍,蔚来 汽车 的最高涨幅则高达14倍。就连2020年才上市的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股价也是一飞冲天,市值与IPO时相比最高涨幅300%。可见,外界对于新能源车行业的未来给予了巨大的肯定。

小米的优势?

小米十周年时,雷军曾提出要升级“手机 AIOT”战略,而智能电动 汽车 无疑是下一个增长极。

当然, 科技 公司跨界车市,有它们的优势,这是指软件而非硬件。比如:腾讯做智能车联网方案的供应商。华为则为车企提供“三电”、芯片。

实际上, 汽车 软件市场规模巨大。根据麦肯锡的预测, 汽车 软件市场规模从20020年的340亿美元,将攀升至2030年的840亿美元,期间的CR为9%,超过软件市场规模整体复合增速。

如果小米造车,它手里有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另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5年,许多 汽车 主机厂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 汽车 ,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

智能 汽车 是否可以降至10万元?也许并不太遥远。2月14日,媒体报道称,特斯拉中国区总裁朱晓彤表示,正在研发一款面向大众更廉价的车型,预计零售价只有16万元。不过,此说法并未得到特斯拉的官方认可。可是,证券分析师们却认为,利用中国工厂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特斯拉仍然有很强的降阶空余,10万元的价格,并非无稽之谈。

当然,特斯拉不吝降价,它的意图在于抢战市场份额,依靠软件赚钱。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软件,自2019年发布以来,获取超过30亿英里的道路数据,为其推出的完全自动驾驶选择包(FSD)提供了支持,价格也一路上涨,从5000美元涨至1000美元,涨幅达100%。

回归到正题,如果小米造车,会如何?目前,新入局的 科技 巨头,跨界造车,取的主要是和旧玩家合作的结盟的模式。

“华为+长安、百度+吉利,阿里+上汽、富士康+拜腾、苹果+起亚”是目前最活跃 科技 巨头入局造车的结盟对象,即 科技 巨头+传统车企。

小米虽然之前,做手机时,有对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整合的经验,但是净利率并不高,2020年第三季度来看,其净利润率为5.7%。可见,如果小米跨界造车,在硬件方面,它并不具备优势。抢占智能车联、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这些增量市场,才是 科技 类企业的长项和积累。

目前,小米的智能 汽车 版图中,投资了凯立德、蔚来、小鹏 汽车 、博泰,注册成立了“小米车联”,布局了车联网项目。如果小米真的要置身智能 汽车 行业,没有赶上早集,又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过四阶段价值共创,小米破解了创业孵化率和成活率双低的难题

好文4930字 | 8分钟阅读

作者 周文辉(邮箱:921722893@qq),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陈凌子,中南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

小米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前期借助互联网风口取得了丰硕成果。

随着物联网(IoT)的兴起,2013年底小米又以“投资+孵化”模式开始搭建创业平台,孵化创业项目,打造小米生态链。生态链企业研发的产品对外使用“米家MIJIA”品牌。

截至2019年上半年,小米投资孵化的企业超过270家。在小米和生态链企业庞大的产品体系支撑下,小米IoT平台连接的智能设备数量约有1.96亿台,较2018年上半年增长69.5%。

小米创业平台孵化效率何以如此突出?

当前有关创业平台的研究,更多只是围绕创业者和创业平台之间的互动,忽视了消费者这一重要主体的参与。

价值共创理论虽然提出了参与主体从双元到多元的转变,但对消费者、平台、创业者三方如何互动以共创价值缺乏研究。

小米创业平台通过与创业者和消费者互动实现价值共创的成功实践,为创业平台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通过研究小米创业平台,无疑有助于破解创业孵化率和成活率双低的难题。

价值共识

交流 是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三方互动的第一阶段,他们基于平台的价值观、方法论和使命愿景,进行沟通交流。

首先是价值观吸引。 小米CEO雷军一直强调小米的价值观——真诚和热爱。这一价值观吸引了很多对此深感认同的创业者。

万魔声学 科技 总裁谢冠宏就表示:“我们一直赞同雷总强调的小米价值观,也一定会坚持高品质、低毛利的要求,用最少环节和最高效率,提供给消费者买得起的高品质产品。”

同时,小米的价值观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在小米布局生态链之前,小米手机的热销已经积累了大量与小米价值观一致的“米粉”,他们大多是17?35岁的理工男,活跃用户多达2亿。

其次是方法论复制。 通过交流,创业者感受到小米创业平台与其他创投的显著差异——小米创业平台不只是资金的提供方,更是优质产品的价值共创者。

Yeelight创始人姜兆宁表示:“与其他投资人谈钱、谈估值、谈股份不同,小米关注的是产品本身,它对产品技术、功能、数据、趋势更感兴趣。”创业者认同小米方法论,是创业者高效利用小米的前提,也是合作达成的必要条件。

最后是使命愿景一致。 小米用户表示:“我们赞同小米的创业使命‘让每个人都能享受 科技 的乐趣’,小米也做到了,它以亲民的价格为我们提供了足够优秀的产品。”

雷军在2017年企业年会上也表示,从诞生之日起小米就怀着一个成为伟大公司的梦想。相比追求利润,小米选择追求产品体验。相比渠道层层加价,小米选择靠真材实料定价、厚道赢得人心。

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在交流的同时,也在 识别 ,对创业进行分析、确认和确定。

第一,识别平台。 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常常缺乏。例如,Yeelight在初创时,由于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由于缺乏硬件经验,品控问题频出;团队成员技术出身,缺乏企业管理能力。而小米创业平台充沛的,可以有效破解初创企业匮乏的难题。

第二,识别创业者。 小米创业平台清楚了创业者所需的创业,就可以借助自己的,用“投资 孵化”的方式获得优秀创业者。而优秀创业者的参与,也助力小米创业平台以最快的速度布局物联网市场。

第三,识别消费者。 消费者的参与是小米手机实现好口碑、高销量的保证,因此,小米和创业者都深知生态链中消费者的重要性,包括人力、关系、经济等。

点评: 在价值共识阶段,创业平台为创业者与消费者搭建了初步交流平台,通过价值观、方法论和使命愿景,吸引了同质创业者与消费者。

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的交流为三方的识别奠定了基础,在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得到识别后,作为价值共创初始阶段的价值共识由此实现。

价值共享

交换 是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三方互动的第二阶段,他们基于自身拥有的,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分享。

首先,提供供应链。 小米在前期手机开发阶段成功打通了产品供应链,所以,在生态链企业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小米可以发挥自身产业整合的能力,并以良好的品牌信誉,为生态链企业提供供应链背书,最大程度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

其次,开放品牌。 小米创业平台对符合小米品牌要求、内测过关的创业产品,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

其中,智能家居、消费类硬件产品,以及以“生活中的艺术品”为方向的产品,可以使用“米家”品牌。 科技 类、极客类产品,则可以使用“小米”品牌。

最后,连接渠道。 小米创业平台为生态链中获准使用“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开放了四大渠道,包括 PC端的小米网、手机端的小米商城和米家商城,以及线下的小米之家体验店。

在全球电商平台中,小米电商排名前十,虽然品类少,但销售额极高,消费者的关注度远高于其他电商平台。小米创业平台为生态链企业提供了高流量、高关注度的销售渠道。

在识别创业后,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开始在这一阶段相互 获取 ,尤其是创业企业。新企业的创建、成长和扩张离不开,它最终能否实现价值创造,必要条件就是获取和占有重要。

第一,获取线上。 畅通的渠道为消费者的获取提供了可能,消费者的获取主要通过互联网连接。

例如,华米 科技 开通了华米官方微博、小米社区华米分区、小米手环贴吧等渠道,由此从消费者群体中获得了人力、关系、经济、心理等。

第二,获取线下。 创业者所需的通过小米创业平台指定部门连接,创业平台由200多人组成,包括ID设计、集中购、品质控制、智能家庭等支撑部门和投资角色,各自负责不同需求的沟通工作。

点评: 在价值共享阶段,创业平台仍然占据核心地位。创业者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从创业平台获取消费者。

为了获取创业者,创业平台开放供应链、品牌、渠道等予以交换。由此,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的完成畅通连接,构成了价值共创第二阶段的价值共享。

价值共生

交互 是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三方互动的第三阶段,他们在完成交换后,开始了高强度、高频率的价值创造过程。

一是产品开发。 新产品由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进行交互式的共同开发。

以Yeelight产品为例,小米创业平台设计总监李宁宁负责产品设计,产品规划总监孙鹏帮助定义产品,平台还为Yeelight打通供应链。

Yeelight团队专注于产品研发,消费者则通过小米新品公测平台“酷玩帮”参与公测、使用、评测、反馈等环节,共同优化和完善新产品。

二是产品营销。 产品开发完成后,会通过小米发布会进行线下推广传播,并同步在小米各大销售门户网站、App进行线上销售。

同时,由于高性价比的小米和米家产品在消费者中建立了良好口碑,消费者会自发加入产品营销的队伍,向身边的人推荐小米和米家产品,免费为小米生态链做广告和推广。

三是机制设计。 有效的机制是持续性价值创造的前提,小米生态链的机制设计主要体现在创业平台对创业者的投资机制和消费者的互动机制上。

一方面,小米创业平台和创业者之间始终是入资不控股,由创业团队把控企业的主要方向,充分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米创业平台重视消费者互动机制,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提出的产品完善建议能够被合理纳。

创业者获取所需的后,会充分 利用 ,以实现价值创造。

一是使用现有。小米创业平台构建了平台,让创业者充分利用现有。

例如,小米创业平台的供应团队负责所有创业企业的原材料购,帮助创业者获得最低的购价格,提高产品利润。国际分销团队掌握了不同国家的法律、消费特征,帮助创业者统一拓展国际市场,提高销售效率。

二是应用新建。除了已有,小米创业平台还搭建新的库。

例如,2016年米筹上线,小米与新希望集团成立的银行开始运行,解决创业者资金短缺的问题。小米众筹App设立米家产品众筹界面,帮助创业者预测产品前景和提供消费者反馈信息。

点评: 在价值共生阶段,创业者与消费者不再是被动参与者。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同时作为交互主体,紧密参与新产品开发、产品营销、机制设计,进行高强度、高频率的价值创造,有效利用现有与新建,构成了价值共创第三阶段的价值共生。

价值共赢

交融 是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三方互动的最后阶段,他们实现交汇融合,构建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首先是利益共同体。 小米创业平台和小米生态链互为利益共同体,创业者陆续完成新产品研发,在小米整体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链企业也获得了巨额收入。

例如,小米和米家产品的销售额在2015年实现了同比2.2倍的增长,不仅提升了小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为创业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小米和生态链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也互为利益共同体,这主要体现在消费者日常产品的选择上。

比如,小米用户表示:“小米的产品价格低、质量好,满足我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我购物的首选。”小米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日常需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为小米和生态链企业带来了经济利益。

其次是事业共同体。 由于抢占市场和生存的需要,小米创业平台和创业者结成事业共同体。

创业者参与到小米创业平台的战略布局,帮助创业平台进入新领域;创业平台又通过开放平台,帮助创业者迅速成长。同时,小米和生态链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也构成事业共同体,这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职业选择上。

优质的产品吸引“米粉”成为了专业的小米产品推销员,他们把售卖小米产品和传播小米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事业,是小米军团的销售队伍。

“我是铁杆米粉,我不仅自己买小米产品,还以卖小米产品为生,小米的东西好、价格便宜,不愁没人买。”小米用户说。

最后是命运共同体。 小米创业平台和创业者互为命运共同体。有些创业者后期发布了自有品牌产品,比如万魔推出了1MORE三单元圈铁耳机,华米针对高端市场推出了Amazfit手环,紫米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移动电源等。

小米对创业者的尝试和扩张予以了肯定。小米创业平台负责人刘德表示:“我们对创业者持开放态度,因为无论是做成功的小米品牌产品,还是做大独立品牌,小米都是受益者。”

同时,小米和生态链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也互为命运共同体,这主要体现在双方高度认同信赖关系。

针对小米负面新闻,小米用户会自发进行澄清,这种现象被称为“小米自来水”。小米用户表示:“我离不开小米,我讨厌别人抹黑小米,如果有人在网上恶意散播小米负面消息,我一定会反驳。”

在充分利用基础上,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之间会相互 转化 ,以实现协同。

一是激活。 创业者之间的得到有效激活,并实现协同转化。

比如,Yeelight智能灯泡的升级借助于华米的手环智能系统;纳恩博平衡车等生态链企业的电池业务来自紫米的支持;绿米联创的智能家居控制器增加了Yeelight遥控开灯按钮;等等。

二是反哺。 创业者为小米创业平台聚集了客户和品牌热度。

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米家产品使用者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小米手机消费者,米家产品的成功吸引了其他手机品牌的消费者。同时,米家产品消费者也帮助小米消费者群体完成了升级。此外,米家产品的成功制造了市场热点,使小米品牌保持了热度,也支撑了小米整体的高速增长。

点评: 经过价值共识、价值共享、价值共生等阶段,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之间实现了交汇融合,三方构成了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的不仅得到有效利用,更实现了协同转化和反哺,构成了价值共创最后阶段的价值共赢。

管理启示

创业者普遍面临约束的困境,仅靠自身有限,难以获得竞争优势。而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之间互动就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异质化互动效率直接影响整合效果。

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一个“价值共识-价值共享-价值共生-价值共赢”的过程模型。

首先,通过交流,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识别彼此,实现了价值共识。

其次,通过交换,三方成功获取彼此,实现了价值共享。

再者,通过交互,彼此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价值共生。

最后,通过交融,彼此得到激活转化,实现了价值共赢。

原文 《小米的创业孵化率为何这么高

刊登在《商业评论》2020年8/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