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大全

文章内容

小米汽车现在的处境_小米汽车厂

tamoadmin 2024-09-06
1.雷军造车,投入百亿赌上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2.生产信息化领域的小米应该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3.“定位已死”到底是不是个谎言?4.小米公司应该取的竞争战

1.雷军造车,投入百亿赌上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2.生产信息化领域的小米应该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3.“定位已死”到底是不是个谎言?

4.小米公司应该取的竞争战略?

小米汽车现在的处境_小米汽车厂

我觉得这样的调整是好的,一个新的企业总要有?新鲜的血液流入?,才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近一两年来,小米集团的人事变动,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人事变动非常频繁。从2018年4月28日,小米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和黄江吉因个人原因辞职,到2019年11月29日,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黎万强因个人原因辞职,小米8位联合创始人已离职3位。

在一些老员工离职的同时,也有一些新的能量。例如,2015年加入小米的周和王翔分别被高级副总裁提升为国际部和集团总裁,2018年底加入小米的另一位高管陆出任中国区总裁。

首先,这可以看作是小米集团为了应对当前日益低迷的市场和未来5G的竞争而不得不做出的?战略?调整。

正如雷军在内部信中指出的,明年将是小米5G业务的收费年,也是小米推广?手机AIoT?的关键一年。小米需要更强的集团管理支撑和干部轮岗机制带来的组织创新活力。因此,经过管理层的讨论和决定,进行了新一轮的集团干部任命。此外,与今天的手机市场相比,杀戮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手机的处境越来越尴尬。IDC发布的手机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除华为和苹果外,其他品牌增速均为负值,尤其是小米,出货量0万台,市场份额为9.8%,同比增速为负30.5%。形势如此严峻,改革势在必行。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创新和复兴是企业前进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人事调整是必然的。这也正如阿里巴巴一样,35岁就可以退休的道理是一样的。

对此,你觉得呢?

雷军造车,投入百亿赌上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看了题主的描述,我个人很不赞同你那些同事的观点,同期华为Mate系列和小米数字系列起步定价差距不过一两千元左右,这个差价就足以划分穷富了吗?这太牵强了,我来谈谈我的观点。

华为Mate系列机型,是华为量产机型中,定位封顶的机型系列,该系列机型的整体配置虽然不如一些同级别机型,但总是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在拍照和办公方面的表现很强,机型定位高,定价也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没有性价比。

小米数字系列机型,是小米量产机型中规格到顶的手机产品系列,该系列机型经常首发高通的高端芯片,在整体实用配置上,小米习惯于把主流的高端配置融进该系列机型中,定位虽然总是高不起来,但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这两个品牌的旗舰系列机型,从产品理念到目标用户都是不同的,虽说定价存在差距,但一两千的差价,还不足以说明使用者的贫富差距,只能说明使用者对于手机产品的要求和看法不同罢了。

华为Mate40定价4999,小米11定价3999,两者差价1000,这1000块能够干嘛呢?能请两三个朋友去吃顿普通烧烤,能给自己买一双不错的运动鞋。

请问:请朋友吃一顿烧烤,或者给自己买双不错的运动鞋,能够说明自己的穷富吗?

再往细了分析,咱不按1000的差价计算,按2000算,一部手机使用3年,一年按365天计算,也就是说这2000的差价,分摊在3年的每一天中,也不过才一块八毛多,连两块都不到。

所以就量产的华为Mate系列和小米数字系列而言,这两个系列的机型定价本身就不是特别离谱,普通人都能用得起,几千元的东西,又不是几万、几十万往上,这跟选择有关,跟财富无关。

曾几何时,手机的外观形态各异,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而当下的手机却总是大同小异,但价格却越来越平民化。

同样的屏幕、摄像头、芯片等等,会用在多款机型上,手机零件供应商用一条生产线,就能供应多款机型的零件使用,带来的好处就是成本低,这也是手机厂商愿意选择“方案整合”的原因之一,这是目前智能手机发展的趋势。

现在的智能手机,只要是量产机型,其定价都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华为mate比小米数字贵很多吗?我不觉得,一千还是两千,对于普通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巨款,更何况富人呢?

所以“富人用华为,穷人用小米”这一说是不成立的,而且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讲个笑话,买部华为Mate手机就成有钱人了!那这有钱人的标准也太低了。

这一看就是别有用心的人在带节奏(特别是华为现在处境不明朗的情况下),毕竟手机就一简单的通讯工具,又不是奢侈品,我真佩服用台手机都能用出优越感的人,这得多玻璃心,才需要把手机和地位划等号。

用华为的都是有钱人吗?曾经的苹果也是这样的

这让我想到之前的iPhone4s,在国内风靡一时,许多人省吃节用也要买一部苹果手机,因为这手机是“富人”的象征,原因很简单,苹果手机贵,一部就要四五千。

现在的华为手机也是一个情况,主流的Mate40Pro价格来到7000元,比小米之流贵一半都不止,自带高贵属性。所以这种贵的手机拿出来时,顿时脸上有光,地位呈直线上升。街上的靓仔靓女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这就是有钱人。你看,手里的华为Mate手机就是有钱的象征!

可是大家忘了那个割肾换苹果手机被大家嘲笑的人,忘了一学生在大街上跪着要买苹果手机。所以用苹果手机的不都是有钱人,同理,用华为手机也不是有钱人。现在贵一点的手机也就七八千,只要你想买,用上一两个月的工资,八九成的人都是买得起的。再换个简单的说法,华为手机一年销售2亿多,那每年有两亿多有钱人诞生么?华为的也有非常便宜的千元机,这些手机的价格还不如小米高呢。

所以有没有钱看的是你的存款,并不是你的手机。说得再直白一点,现在开BBA的也不都是有钱人(老实说BBA确实不便宜,但有的人真的是打脸充胖子超前消费),所以一部二三十万的车都不能划分有钱没钱,更何况一部小小的手机呢?

这种说法更多是品牌文化和消费者群体的传播

之所以有这种说法,跟品牌文化有很大关系。华为一开始的起点实际上比小米还低,做运营商定制的。后来决定迈向高端,Mate系列从大屏商务切入,深受一些商务人士喜爱(华为的用户群体整体确实偏大一点),再加上华为一直宣传“爵士人生”,久而久之,用华为=有钱人就被一些水军带起来了。

至于小米,则是因为一直走性价比路线,消费群体多为80、90、00这些年轻人,这群年轻人刚步入 社会 ,没啥积蓄,自嘲是屌丝。并且雷军也给人草根的形象,比较亲和,小米内部也默认自己做的是屌丝经济(虽说小米中层因为“得屌丝者得天下”的言论被开除了,但也从侧面看出,小米内部是默认这种说法的,我身边一些小米用户也自嘲自己是屌丝,并不在意,但公开说出来性质就变了),所以就看不起小米用户,这是很正常的。

说得好听这是品牌粉,就跟大众的德系粉和两田的日系粉一样,大家相互看不顺眼,相互diss罢了。说得难听一点就是玻璃心,毕竟有钱没钱自己比谁都清楚,用个手机都能用出三六九等更是笑话。所以大家嘴上过过瘾就算了,用不着上纲上线!

今天在华为手机店看手机壳,等待的过程中来了一位本地土大款,当时我的电动车停在了门口,他开一辆大众途锐按喇叭,我赶紧给他挪开。

大腹便便,他进门就挑了一款华为nova8说要自己用,我心想nova系列好像不符合这种大老板的定位啊,再一看人家两只大手分别拿着华为matex2(一台两万多),mate30保时捷版,一台mate40,当时我就震惊了。有钱人的世界我不懂啊,光这几台手机就将近五万块钱了。

为什么要换nova8呢,他说是matex2太沉了,夏天拿着不方便。而且据他所说这台matex2还是首发的时候入手的,实际到手价是28999加价将近一万!

店员说nova8缺货,正在调货,能不能换别的,老板看了看定了一台p40pro,到最后说两台都不错,都要了,将近一万块钱,大手一挥,签单!

我身边的用小米的基本上是红米品牌,小米出生主打互联网渠道,当时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抢购小米成风,然而等到真正工作乐趣,挣钱了,选择也就多了。

说白了,华为高端机人们认账,拿出手就能让人认出来;小米高端机偏重宣传黑 科技 、大款们不认这一套。

身边人换机也大部分认准华为了,我身边的领导原来用苹果的今年也改用华为了。

八九十年代,大哥大是有钱人的专属,21世纪初有一台翻盖手机是大部分人的美好追求。现在手机同质化严重,不看后盖基本上分辨不出品牌,但华为捆绑爱国,让他成为手机届的身份标识。小米其实也不错,但他自己的产品经理不也说“得吊丝者得天下”吗。

为啥都在说有钱人买华为,穷人选小米?[大笑][大笑][大笑][可爱][可爱][可爱]这谁跟你说的,看到、听到别人可能调侃式自我解嘲地说了两句关于此,你就当真了?

从浅处说,人的一生中,只要一挣眼,无非选择!这是人的宿命,更是人永远无法脱离的使命。选择,对于手机,也无可脱离。那么买什么手机,无关他人所想,完全是自我选择!也许,是自感不富,囊中不盈;也许,是金钱满屋,换个零件……不管怎样,那又如何,又能何如?怎可如你如想,一个“都”字覆全?

手机 所有物,都有价值 价格,他选哪样,又为那般,与你我何干?难道,以物寻人 以物揣人 以物论人 以物度人?何不知他或可卖肾以求苹果,他或可又华为忽小米,又有何不可?人生中,不要轻用“都”字。因为,一都就无量,一皆全无常。

华为可为大中国,小米吃饱亦生活,有钱不富本无常,只去奋己好风光!

最近华为推出了4G版本的Mate 40E这款产品,这个操作一下子将有钱人的门槛降低了不少,迈进高收入国家的步伐又前进了,功德无量啊。早知道用华为Mate系列就可以算有钱人的话,国家还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扶贫干什么呢?每人发一部华为Mate系列手机就行了,这样子的整体成本肯定比扶贫花费低,当然最近小米的国内市场份额提升了,看来小米这是不识大体了,小米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开拓海外市场,让对手慢慢的坏下去。

不开玩笑了,说点正经的,首先要承认在高端市场上面,国内目前主要就是苹果和华为,而华为Mate系列刚好就是华为的高端主力。从大数上面来看,高端机市场的用户群体在收入或者资产上面应该是更有优势,通俗地说就是高端机市场的用户,有钱的概率会更高一些,而这也是你同事说出那个话的理由,不过这个是大数概率的事情,你可以用这个办法去判断对方,但是你不能保证到具体的人身上的时候,这个方法就一定准确。

不过话说回来,手机这种消费品标定身家的功能会越来越弱,随着手机性能的发展,目前的千元机其实都已经具有了不错的日常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用户往往不会再去追求那些高端手机,他们往往会把钱投入其他的地方,譬如用个千元机,但是每年花费几W在钓鱼上面。而且目前华为Mate系列机器的价格你说大部分人都买不起吗?肯定不会是这样子的。而且具体到小米的产品,目前小米的数字系列价格其实也不算便宜了。

实际上真没有几个人关心你用的什么手机,通过手机判断对方,还不如从衣着仪态这些方面入手,另外什么是有钱人呢?世界富豪前十算不算有钱人,你看看他们用的是什么手机?是不是清一色的华为手机呢?也许还是iPhone居多吧。

然鹅,华为的任先生、孟女士一家人都用 全家桶,他们是不是有钱人,自家生产的手机1部卖1万多块钱,当然是有钱人。但是人家买了 。所以,“有钱人都买华为”这句话根本就是伪命题,这句商业炒作用语恰恰证明了“智商测试仪”果然名不虚传[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有钱人买华为是对的,因为华为代表高贵和正能量,穷人选小米不全对,但穷人就是买小米的多,因为小米代表性价比和 游戏 ,我见过送礼送华为的,没见过送小米的,不黑小米,但现实如此,买华为的不一定是有钱人,但有钱人一定选华为。

用一个手机来判断富人、穷人应该是不可取的。用上万手机的不一定是富人,他有可能是分期购买的。用千元机的也不一定是穷人,他也许只是低调或者喜欢该款手机。

不要听人说,自己买来用一下就知道其中的差别了。

你看看,为啥网上骂苹果手机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苹果手机的销量一直很高呢?是不是很矛盾?

我现在用的是17年的苹果X在给你回复,目前我这手机流畅度跟朋友新买的华为一样。剩下的,你自己去琢磨吧

仅仅凭一部手机就认定穷人和有钱人太片面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

1.首先华为手机售价整体较高。

2.营销做的较好,爵士人生,商务人士,中年成熟风格啥的,在普通老百姓眼中这类人都是比较有钱的。

3.华为一直致力于打造高端产品。

4.小米手机价格低,性价比高,被部分水军带成屌丝品牌,品牌影响很难改过来。

生产信息化领域的小米应该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文 | 南方

编辑 | 美龄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造车的话题真的层出不穷。

首先是小米,一直否认造车的小米还是没有逃过“真香”定律,雷军高调宣布造车,并揭秘定位中高端的小米首款 汽车 将在3年内推出;据悉滴滴也已经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就在前两天,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等厂商以“Huawei Inside”的方式合作的首款Huawei Inside(HI)智能纯电轿车ARCFOX极狐阿尔法S正式发布,华为“造车”顺利迈出第一步。

而几天前,雷军与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大佬聚会的照片也一度引发轰动,与他一起合影的是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蔚来创始人李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理想 汽车 创始人李想。正因如此,“雷军成立造车者联盟对抗燃油车”的言论在网上流传开来。

其实这只是华夏同学会的例行聚会,今年恰巧是雷军做东,而且时间点选在了小米官宣造车之后。这次同学会的参与者还有红杉资本沈南鹏、美团创始人王兴、滴滴创始人程维、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以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等等一众投资圈和互联网圈的大佬。显然,此次“同学会”的举办,让众多企业家对未来新能源 汽车 内容展开探讨,这不仅将为国内新能源车企在未来发展上形成共赢,也将为小米集团进军造车领域提供更多意见。

雷军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时说的话,颇为壮烈,“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在新能源车的第二波战事中,智能电动 汽车 企业整合,抱团取暖的确十分务实且必要。

官宣造车简单,但真正要造一台车其实并不简单。造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个难度几何级上升的红海领域,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李书福当年回应造车时曾经说过, 汽车 就是“四个轮子加上两个沙发”。而智能车大行其道的新赛道上, 汽车 似乎要变成“一部手机加上四个轮子”了。

2014年,雷军作为法人的顺为资本以创始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了蔚来 汽车 的创办,同年成立的小鹏 汽车 ,也获得了顺为资本的投资。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三家龙头企业,雷军一人就投了俩。紧随其后的2015年,小米开始申请各种 汽车 专利。

作为特斯拉最早一批车主、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的早期投资人,雷军坦言,过去几年,小米高管会上也讨论过几次 汽车 业务的话题,但那个时候,小米的主题是补课,首先要做的是把手机业务做好,先稳固手机的基本盘,所以主要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电动 汽车 产业的发展。

“讲实话,一开始,我心里是不愿意的。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雷军回忆那段时间,表示自己白天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如今,新能源 汽车 产业处于风口之上,前有一众造车新势力慢慢煎熬即将出头,还有恒大来分一杯羹,百度、苹果等 科技 巨头的入局,更是为火热的新能源添了一把火。作为最早提出“风口”理论的雷军,终于还是决定下场了。

做这个决定之前,雷军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抉择。他说,他想起当初创业时的处境,当时巨头林立,小米一无所有,但依旧能够成就今天的地位;而小米如今已经是世界五百强,有什么值得害怕的;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小米是不是还有当年的勇气和决心。

雷军的决定将关乎小米未来十年的发展,过去的75天里,雷军每天都在思考,最后,在经过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后,雷军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

有千亿现金储备、有完善的智能生态的小米,已经不用考虑新能源 汽车 这个方向是否正确,它要考虑的是,造车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做好。小米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小米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智能 汽车 对于小米来说,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也是小米的智能生态中必不可少环节。小米拥有全产业的生态布局,智能 汽车 能够将小米在手机、 汽车 、家居等智能生态链上的全部产品打通,不仅为小米智能家居硬件提供了向外延伸的空间,更是为以“小爱同学”为代表的语音交互等软件提供了全新的应用场景。

在未来智慧出行的场景中,小米以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构建的全新业务版图,能够带动全品类业务的提升,商业逻辑会形成一个真正的闭环,实现当初所期望的“万物互联”的愿景。雷军这一步棋,不可谓不高明。

广泛的用户群、丰富的生态链产品、庞大的数据积累,让小米在对用户的理解方面,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也让雷军对进军造车业务的决心很足,而小米充足的资本也让他有底气撑得起那句“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因为雷军清楚,只有在技术上的长期积累,才能带来核心领域的突破创新,和产品上的集中输出。

但雷军接下来面临的挑战,依然是巨大的。相比智能手机,智能 汽车 产业要复杂的多,供应链也更长,这些都是小米缺乏的。而且造车作为重资产业务,势必会对小米的主业和营收带来较大的负担,一旦影响到主业,投资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呢?

马斯克曾说过,做一个企业家就像吞玻璃和凝视着死亡深渊一样。虽然造车初级阶段可能遇到的难题对于有着丰富经验的雷军和雄厚资本的小米来说都并不是问题,但在 汽车 量产之后,还有包括产能效率、交付时间、安全问题等一系列曾让新能源车企折戟的难题等着他们。

就连雷军自己也在发布会上感慨,“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属于智能 汽车 的时代。对于雷军而言,小米造车的目的和初心是,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用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眼看特斯拉负面消息愈演愈烈,大家对于国产智能电动车的期盼望眼欲穿,希望雷军和小米能够不负所托,毕竟更艰难的征程,其实才刚刚开始。

“定位已死”到底是不是个谎言?

在生产信息化领域,作为终端用户的小微生产型企业,占据着生产型企业的绝大多数,他们的处境就像屌丝,要想实现生产信息化,要么使用小而杂的“山寨”信息化系统,要么“卖肾”搞大而全的系统,作为企业,“卖肾”当然是不会去做了。

小米公司应该取的竞争战略?

?定位理论,这个曾被许多营销人奉为圭臬的法则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定位已死”的论调更是由来已久。

? 2015年,中国区总经理邓德龙曾向雷军喊话:小米的战略偏离!他认为,小米着手打造的小米平台和生态战略侵蚀了小米赖迅速崛起的“直手机”地位。然而,如今,去年上市的小米市值已超过2100亿港元。如果小米当时没有进行品类扩展,而是固守在手机领域,可以想象他现在面临的处境是多么悲惨。但不可否认,邓德龙当时有这样的背景。贾多宝和向飘飘是定位理论的最好证明。虽然影响其后期衰落的因素很多,但它们与基于定位理论的品牌战略密切相关。毕竟,什么是“定位”?

杰克·特劳特曾说过:“商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在顾客心目中与众不同。这就是定位。”特拉特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定位理论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然而,到目前为止,小米的品牌延伸、京东的品类扩张、汪虹的粉丝经济等众多成功案例明显违背了定位理论。让人一次次质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定位”理论还有效吗?

无论是香飘飘还是佳多宝,他们也感兴趣定位,失败定位。当一个品牌只代表一个狭隘的范畴时,就不存在品牌延伸的可能;盲目确定的定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只会加速自身的衰落。就像当年的柯达,只把自己定位为胶片,在拍摄和数字化时,柯达一个世纪都逃不掉破产的命运。

小米公司取的竞争战略有以下。

薄利:作为一个私有公司,小米拒绝公开其具体成本和收益,只是声明了公司是盈利的。在2014年销售的6100万台手机带来了大概120亿美元的营销额。但是很多人质疑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利润。? 一直被模仿:最后这一点迅速成为小米所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华为、魅族、联想、中兴、乐视等一批厂家均打出了在线直销的销售模式以及更低价格的产品线。最近,甚至奇虎公司也一直努力着进入手机市场要分一杯羹。?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 如果将上面的五个问题放在华为身上看一看,小米的处境就更为严峻了。首先,经过多年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打拼,华为有着充足的许可和专利积累。它有着线上购买、实体店运营以及合约机绑定三方面的销售渠道。华为正在用行动证明:其荣耀产品线能够追上甚至赶超小米,华为也有能力利用在高端产品线亏损销售的策略来打压小米。?所有的这些竞争对手都有能力将价格拉得更低。然而如果用烧钱的方式来招揽更多的用户,这样的手机公司终将走向灭亡。?向其他设备领域扩张? 小米也许将用众酬的方式来融资并且扩张产品线。小米已经有了手环、移动电源、摄像头、电视、耳机甚至是空气净化器等诸多产品,小米的营销手段和分为也许可以转变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模式,而不仅仅取决于智能手机硬件的成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