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文章内容

华为汽车是那家代工_华为汽车是哪里代工的

tamoadmin 2024-09-08
1.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2.富士康不是真的要造车“造车”,一个很务虚的话题。新势力品牌蔚来由江淮汽车代工生产,但从来没有人去刻意解读“蔚来造不造车”这件事。

1.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

2.富士康不是真的要造车

华为汽车是那家代工_华为汽车是哪里代工的

“造车”,一个很务虚的话题。

新势力品牌蔚来由江淮汽车代工生产,但从来没有人去刻意解读“蔚来造不造车”这件事。

但“华为造不造车”,却成了近两年来很多人的谈资。

毕竟,对华为这样的高知名度科技巨头来讲,其在汽车业务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不由得让人们将其和新造车联系在一起。

以至于去年底华为董事会发布了一项关于“造不造车”的声明,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12月2日,华为在电动车赛道的资深盟友赛力斯在总部重庆发布了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新品牌全新产品也一并亮相。

和上海车展期间对赛力斯进行简单的销售渠道赋能不同。这一次华为几乎主导了AITO项目,直接介入到AITO品牌新产品前期的研发、设计阶段,甚至直接在四大工艺生产车间派驻工程师,就差亲自上场拧螺丝了。

从一系列连贯动作看,华为似乎正在一步步证伪“华为不造车”。也正因如此,业界再一次出现了“华为造车”的声音。

但对华为来讲,“造不造车”并不是其关心的议题,但依靠汽车这一增量业务赚钱的心绝对是有的,而且野心极大,此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直言华为要在每辆车上实现1万元的收入。

1、“造车”事小,华为看中的是汽车背后的大生意

为了更好地理解华为在新品牌AITO上的商业逻辑,我们不妨对其和新势力头部品牌蔚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对比华为、蔚来的业务可以发现,双方几乎都深度介入了整个智能电动车大产业链,比如双方都涉及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机、终端零售等领域,在生产制造端双方也都是部分介入。

因此对于“华为造不造车”,我们不能简单从字面意思理解。

如果只是从简单的生产制造环节来看的话,那由江淮汽车代工(江来制造成立之前)的蔚来也可以理解成是个“不造车”的车企。

但是,从来没有人会无聊到去解读蔚来“造不造车”这件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不造车”更像是个文字游戏,当事双方解读的立场不同而已。

吃瓜群众只等着华为官方哪天宣布个 “华为要造车”的大新闻,但华为方面只会一如既往地默默在汽车业务赚着钱,并坚持着“华为不造车”的态度。

另外在商言商,造车这一传统制造业本就是个利润薄如刀片的行业,这种重资产行业只有通过规模效应才能赚钱,目前整个汽车行业毛利润仅有10%左右。

对于华为这种在智能手机业务赚够高利润的公司而言,传统汽车制造业这门生意它根本看不上。

而未来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玩法,是通过低毛利的硬件+高毛利率且重复收费的软件订阅模式赚钱。

这也是华为智能电动车业务的策略,以Harmony OS智能座舱为核心构建软件商业体系,同时依靠在汽车领域积累的智能驾驶、智能电机等技术赚硬件的钱。

2、华为全面主导新品牌AITO,电动车玩法有所调整

回归到“AITO”,这个让外界再次解读为“华为亲自下场造车”的新品牌。?

从品牌口号“Adding Intelligence to Auto”(将智能融入汽车)不难理解,AITO新车型和此前上市的赛力斯5最大的差异化在智能化方面。

Harmony OS智能座舱,也就是AITO品牌新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

用余承东的话来讲,“从AUTO到AITO,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差别的是智能化、智慧化的体验。华为先进的ICT技术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将会帮助AITO给消费者带来极致的、智慧化的出行体验。”

也许正因如此,除了市场销售环节,华为此次在AITO品牌上的产品定义、生产制造等环节也进行了高度介入。

有接近华为的人士表示,AITO品牌就是由华为主导的,只是此前“华为不造车”喊多了,为了避免外界误解,华为方面没法直接对外宣布“AITO就是华为主导的”。

而与AITO方面人员的沟通中我们也了解到,华为这一次也是实实在在地介入到了几乎各个环节。

举个例子,在AITO品牌车型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车间都直接派驻华为系的人,包括华为原来手机体系的工程师以及从其他车企挖过来的工程师。这一点,和在江淮工厂派驻的穿着NIO工服的蔚来员工有点莫名相似。

事实上,如果某一企业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零售等关键领域拥有高度话语权以及足够的介入度,已经可以理解成涉及了实质意义上的造车业务。

这也是造成了外界将此次华为主导AITO品牌解读为亲自下场造车的关键,但对华为而言,其官方依旧会是“华为不造车”的态度,至少目前是如此。

同时,从形式上来看部分媒体所认为的“华为造车”,也与传统意义上的造车有所不同,甚至与蔚来也有很多不同。首先其并没有自营的生产工厂,这一点和蔚来汽车相同,其次华为并没有全面主导汽车研发工作,只是高度介入,这里则和蔚来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或许,将华为此次主导AITO品牌解读为“华为探索智能电动汽车新商业模式的一个过渡行为”更为合适。

3、AITO品牌归属权“成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ITO”的拥有者也和此前赛力斯品牌有区别,赛力斯品牌所有者是“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那个市值一年暴涨10倍的A股上市公司小康股份。

但“AITO”品牌所有者则是今年6月15日成立的“重庆潽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透过股权穿插可以看出,该公司是“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的孙子公司,而小康控股则是上市公司小康股份的实控人。

而将“AITO”品牌所有权放到小康控股,而非上市公司小康股份,也为该品牌未来的去留埋下了伏笔。

结合华为高度主导AITO品牌这一事实来看,也许华为、小康控股私下里可能达成某种交易,达到某些条件时AITO品牌的所有权可能会易主,这样也不至于损失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

这个过程中,华为赛力斯双方各取所需,华为通过AITO品牌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探索新的可能,后者则在股票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结尾:

在智能手机业务这一利润奶牛受到美国非法制裁,进而导致公司营收、利润减少后,华为必须快速找到一个能够产生高额现金流的阳光赛道。

华为介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就是为了赚取丰厚的利润,为其在通信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提供现金流支持。

客观来讲, “华为造不造车”只是个舆论话题,或者说是个文字游戏。

毕竟对华为来讲,“造不造车”事小,而“靠汽车赚钱”才是重要的大事。

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

据可靠消息称华为与广汽将联合造车,此消息不一定属实。这可能是华为又一次大胆的尝试。而且这个消息已经得到了广汽集团的回应,说是从2017年开始,广汽集团已经先后两次和华为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虽然广汽的回应说只是战略合作协议,但是广汽是造车的, 华为是造手机的,而且华为的研发也比较先进,所以很难让人不往华为造车这方面去想,毕竟汽车也是一个很人们的行业。但是华为掌握的毕竟是技术,也可能和广西的合作是为了造车芯。

一、2017年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广汽集团负责人的回复,在2017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动汽车领域技术展开战略合作,加速推进战略合作项目,实现多个系统的量产搭载。也就是说,两个人在电动汽车的领域已经展开了合作,可能这是华为造车释放出来的一种信号,也可能是强强联合的表示。

二、华为越来越多的涉足新能源领域。

其实不仅仅这一点表明华为已经越来越多的在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在2020年的十月份,华为官方公布出了华为只能汽车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可能很多人都看到了,HI公布以后,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人们才会猜测,华为应该是有造车的的,不过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华为和广汽的合作领域具体在哪方面。

三、华为可能是要造车芯。。

华为不仅仅和广汽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和很多汽车厂家都建立了合作的关系,所以我们更倾向于认定华为不造车,但是华为已经将眼光转向了汽车市场,也就是造车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华为应该是在推广车芯,占领市场。

富士康不是真的要造车

与苹果等其他品牌一样,华为的产品也是代工厂做的,可以将华为的代工供应商分为三类:代工组装、产品测试、物流运输。下文具体说一说。

1、富士康

富士康总部在台湾,全球代工之王。 富士康给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代工 ,比如华为的MateBook系列的笔记本电脑就是由富士康代工的。2017年,富士康旗下手机产品的出货量是3.3亿部,其中华为4000万部,苹果1.5亿。

富士康的强大,不仅在其代工能力,更在于供应链能力,很多产品完全由其旗下子公司供应,是平台型的企业。

2、闻泰

闻泰总部在深圳,是国内ODM(原始设计制造)巨头, 闻泰不仅是华为的代工厂,也是小米、OV、魅族等品牌的代工厂 。闻泰是首批发布高通骁龙X50基带5G手机的厂商,也是第一家签约高通骁龙X55基带的ODM厂商。

3、比亚迪

比亚迪,你没有听错,总部在深圳,是我国的专业的 汽车 制造商,早期靠代工起家。目前,比亚迪不但为华为组装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还提供华为电池、充电器等零部件。

4、伟创力

伟创力,总部在新加坡,是一家美资公司,遍布四大洲29个国家,全球最大的EMS代工厂之一。 华为的很大一部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订单由伟创力代工 ,同时伟创力也是苹果的代工厂。

5、台积电

台积电,总部在台湾,成立于1987年。台积电的客户包括了苹果、高通、华为海思、英伟达、AMD等。华为的麒麟980、苹果的A12,高通骁55均用台积电7nm制造工艺。

6、矽品

矽品总部在台湾,台湾日月光控股,是全球IC封装测试行业的知名企业。 矽品设在苏州的工厂华为海思芯片封装测试的据点 ,华为麒麟处理器的封装测试大部分由矽品代工。

华为全球有2000多家供应商,其中92家核心供应商,位于美国的核心供应商有33家,主要供应半导体和软件,美国针对华为的“禁售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的供应链。

华为的代工厂有:

1、伟创力

伟创力是全球著名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供应商, 1981年在新加坡成立工厂,成为美国第一家走出国门在海外设厂的制造商,此举拉开了伟创力全球布局的帷幕。属下的工厂分布在全球5个洲30个国家,约有200,000名员工。

2、东莞华贝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华贝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注册成立,是一家国内领先的手机研发设计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国内外均有办事处,中高端研发管理人才800多名,致力于移动终端的研发设计销售。

3、长城开发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开发致力于硬盘磁头、计量系统产品、支付终端产品和数字家庭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电子产品的加工制造,在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香港、苏州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和研发队伍。

4、富士康

富士康是专业生产3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 科技 集团,在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全球布局策略为“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

5、深圳市卓翼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卓翼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通讯网络产品及音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名列行业前端,已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华为、中兴、华硕、联想等策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ODM/EMS合约制造服务,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华为手机目前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厂商,可以说是每年的出货量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依靠华为自身的生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只能用第三方的企业进行代工,那么下面给大家说一说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

1.富士康

提起富士康大家可能去、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富士康给苹果所代工生产的手机产品,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富士康也是非常有名气的一家代工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有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全方位的成本优势,而华为手机的大多数的订单也是由富士康进行代工。

2.东莞华贝

这家企业是位于深圳的一家代工企业,主要是从事与手机研发和设计,还有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企业产品代工,不过这家代工的规模是比较小的,对于华为手机来说,也仅仅只有一部分的份额。

3.比亚迪

比亚迪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就是生产 汽车 的一家企业,但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比亚迪最早的时候是做代工起步的,不仅生产 汽车 ,就连数码产品的代工比亚迪也是有涉及的,像华为还有小米的手机都是有代工的。

总结:以上的三家代工企业都是比较知名的,也是承接华为手机大部分订单的企业,所以说作为代工的企业不经要有一体化的服务平台,还要有比较出色的代工生产能力,那么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我第一个要说的是比亚迪,我相信很多人对于比亚迪的理解是, 汽车 品牌。可是,你可能都不知道的是:比亚迪还是手机代工厂呢。之前,雷军就在微博中提到,小米9除了富士康,还新增了比亚迪。实际上,不仅仅是小米,比亚迪还是华为的金牌供应商。

在“2018华为核心供应商大会”中,,华为公布了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其中比亚迪就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

除了比亚迪之外,其实还有其他的代工厂,比如说富士康,毕竟是给苹果进行代工,而且很多时候,富士康和苹果公司几乎画上了等号,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富士康就是精工厂的代名词。因此,富士康是华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我们再说其他的企业, 1981年在新加坡成立工厂,成为美国第一家走出国门在海外设厂的制造商,伟创力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不过,在华为被列为实体名单之后,它也停止为华为代工。据说,华为因此派了150辆大货车,去拉回物料和设备。

其实,华为的代工厂还有很多,比如说东莞华贝、、长城开发、深圳市卓翼 科技 、瑞声,长盈,龙旗,杭州耕德,劲胜等等,不过,从华为的全球十大供应商中(上图),富士康、比亚迪、伟创力确实是华为的主要代工厂!

文:林淑华

微信公众号:个人 汽车

通过一次性推出三款车的方式,富士康正式宣告进入 汽车 行业。

富士康发布这三款车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发布三款车、宣布造车、碰瓷特斯拉车型名字引发争议,都宣传了富士康代工 汽车 的能力。不惜下血本宣传,说明富士康对获得 汽车 代工订单非常迫切。

虽然苹果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户,但是富士康转向 汽车 ,并不全是为了苹果。郭台铭非常清楚智能电动车浪潮意味着什么, 汽车 关乎的是富士康的未来。相比不能错失苹果 汽车 代工订单,富士康更不能错失的是整个 汽车 电气化时代。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在智能电动车的核心产品力方面,富士康缺少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电池方面的优势。这是比较致命的。不要说苹果的 汽车 代工订单,就目前富士康的实力,其他车企的代工订单它都未必能拿下。

代工都困难重重,更可况亲自造车了。

40多年来,富士康所有的积累都在代工制造领域,亲自造车意味着它要在C端市场卖货,但它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面向B端代工,是知道标准答案的应试考试,需求是现成的,由客户提供。而面向C端市场,没有人会告诉你消费者需要什么,是从无到有创造出产品的过程。这两者考验的是完全不同的能力。

面向B端代工着重在生产制造,研究的是技术、制造、规模、成本等,对象是B端客户,考验的是把东西做出来、拿下客户订单的能力。

面向C端市场卖货,除了生产制造,还着重在品牌塑造、市场把握、商机捕捉、渠道建设等,考验的是把货卖出去的能力。

前40多年,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拿下B端客户代工订单,满足客户需求。富士康早已习惯跟着客户的节奏走,客户要啥就造啥。相对于它的客户,富士康是间接感知市场变化的,缺少感知一线市场的经验。

比如车型的市场定位问题,富士康不懂市场,不知道什么级别的细分市场适合自己,也就很难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

富士康之前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攻C端,可惜事与愿违。面向C端的渠道,富士康就失败过三次,其中一个是赛博数码广场。

品牌也是一个硬伤。

一家代工厂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做品牌。富士康非常欠缺面向C端市场做品牌讲故事的能力。

虽然富士康的品牌知名度很大,但是,消费者对富士康的认知只是大公司背后的代工厂。代工厂在消费者心里的地位是不高的,是不怎么被看得起的。虽然代工也需要具备非常高的 科技 水平,但是,没有人会把富士康和高 科技 企业联系在一起。富士康在C端是没有品牌效应的,它的品牌价值只在B端。

富士康显然也知道亲自造车道路坎坷,这也是为什么富士康一开始并没打算亲自造车。尽管富士康一直有造车梦,但它的动机都是出于必须要进行的产业转型。我更倾向于富士康此次也并没有真的打算亲自造车。

如果富士康真的打算自己造车,那山寨特斯拉车型名字也未免太过儿戏。找裕隆 汽车 合作造车,则更是草率。富士康想必比谁都清楚,和奄奄一息的裕隆 汽车 合作造车的胜算很小。

富士康找弱势的裕隆 汽车 ,本质上和华为找弱势的赛力斯和北汽极狐是一样的。只是切入 汽车 赛道的方式。

不一样的只是华为的目的是韬光养晦、闭门练功、熟悉路径,因此它藏在品牌背后。而富士康的目的是拿到更多 汽车 代工订单,因此它急于跳到台前。

富士康对 汽车 自有品牌成败的包袱没这么重,因为它的重心并不在C端。宣布造车只是顺手的事,没做成也没什么损失,做成了就当意外的收获。而华为是有 汽车 自有品牌包袱的,华为终将会面对C端,华为的 汽车 自有品牌是不允许失败的。

是不是很有意思,一直说不造车的华为终将会造车;一上来就说造车的富士康,反而并不会真的造车。

对富士康来说,虽然已经布局 汽车 十几年,但是无论从代工还是亲自造车方面来看都尚在起步阶段。

进入 汽车 代工行业,它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已经代了60多年工的麦格纳。造车领域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特斯拉、蔚小理、传统车企,对比之下,富士康都只能算是初出茅庐的新手。

巨大如富士康,在新的时代浪潮面前,也同样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