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文章内容

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_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排名

ysladmin 2024-05-28
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_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排名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1.西安
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_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排名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西安提出2030年汽车全面电动化 2025年个人购车新能源占比50%

2.汽车资讯∣鼓励增加新能源车指标;芯片危机致汽车大规模减产

3.哪些城市更适合开新能源汽车?

4.2020年终盘点丨开进高端造车新势力2.0时代

5.新能源车销量郑州排全国前十

6.新能源汽车在哪些城市大卖?

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_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排名

西安提出2030年汽车全面电动化 2025年个人购车新能源占比50%

       易车讯 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内容显示,计划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以下是意见原文。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工信部等14个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工信部联通装〔2020〕159号)、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改产业〔2020〕202号)等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加快构筑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紧扣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自主培育和引进合作并重,强化整车整机带动、创新引领、应用牵引,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产业基础高端化;依托龙头企业,持续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培育聚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实现“一跃升四突破”:

       (一)产业规模实现新跃升。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汽车制造业的40%以上,产销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二)核心竞争力提升取得新突破。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市场推广规模全国领先。

       (三)关键领域发展取得新突破。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深入融合发展。

       (四)品牌培育打造取得新突破。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汽车品牌,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多元化的西安新能源汽车制造品牌。

       (五)绿色交通体系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注册汽车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提高,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万辆左右;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提升重载货车、工程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新能源汽车迭代升级。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多技术路线并重,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及专用车全系列多元化发展。

       (二)提高产业链稳定性竞争力。着力构建安全可控、层级合理、供给全市、配套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以整车需求为牵引,做强动力电池,做大电机、电控,破解“卡脖子”瓶颈及短板弱项,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三)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推进全市汽车电动化,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定相关标准和完善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发展壮大整车规模

       1.扩大新能源乘用车领先优势。大力支持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比亚迪发挥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品牌领先、市场领先优势,支持企业DM-I超级混动和纯电动并行发展,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依托现有基础,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进一步扩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鼓励支持西安吉利加大研发投入,及时推出更多性能优异、性价比高的车型产品,抢占市场,充分释能。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乘用车基本形成高、中、低端全覆盖,纯电动与混合动力多路线,轿车和SUV全系列发展的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投资局)

       2.推动新能源载货车规模化量产。鼓励支持陕汽、比亚迪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加大纯电动、氢燃料、无人驾驶重卡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针对不同用途、不同工况、不同需求,丰富系列、拓展车型、加快推广。支持专用车企业针对电动汽车特点,做好现有产品升级换代,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上市,做专做精新能源专用车。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载货车实现多技术路线并举、产品系列全覆盖、产销规模行业领先。(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加快新能源客车投产释放产能。支持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基地充分释放产能,依托品牌优势、营销渠道,丰富客车品种,实行定制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产销规模。实施品牌培育工程,以公交、旅游观光车、通勤车等市场为重点,研发生产适应城市和农村不同使用条件、耐用、经济的城镇客车系列产品,激发现有客车企业的发展潜力,大力培育特色客车自主品牌,不断做大新能源客车制造产业规模。(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二)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1.做大做强动力电池产业。推动比亚迪、三星环新等企业持续放量和提产扩能,加快比亚迪刀片等新型动力电池、北汽双园等高端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动力电池形成配套西安、供应全国,产销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投资局、市发改委)

       2.培育拓展产业链体系。围绕整车需求牵引,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园区承载,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三电”核心部件企业,以及车联网、车规级芯片、汽车电子电器等关键核心部件企业,补齐短板弱项,形成自主可控、层级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投资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构建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区域,持续强化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优化园区“软硬件”实力,创新入园政策,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通过整车带动、服务吸引,力促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聚集发展,打造1—2个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投资局)

       (三)强化突破关键领域

       1.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支持和推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企业跨界协同、跨领域融合。发挥全市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支持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联合攻关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研发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应用,支持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等区域,率先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和测试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管委会,相关区县政府)

       2.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汽车企业以及制氢运氢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重点推进燃料电池电堆、超临界水蒸气制氢等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产业化应用。支持推动陕汽等整车企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试验、适应性改进,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示范,探索研究市场运营商业模式,加快产业化步伐。(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

       3.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学研联合攻关,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瓶颈技术,突破整车控制、车身轻量化、电动汽车底盘、动力电池设计、电池正负极材料、驱动电机及控制器、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起草,引领行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四)突出产业市场拓展

       1.推动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巩固公交车电动化成果,加快出租车、网约车全面电动化进程,加强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采购需求管理,鼓励其带头使用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稳步提升驾校和考试车辆、物流配送、环卫、工程建设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2021年起,新投运的绿色物流转运中心城市配送转运车辆全部采用纯电动车;2022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到2024年,现存非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基本完成淘汰或退出;到2028年,非纯电动网约车全部完成退出。鼓励渣土车、环卫车等电动化,2022年底前争取向市场投放1000辆小型电动建筑垃圾运输车;力争到2025年,渣土、环卫(中小型)、搅拌、城市客运、景区、通勤、物流、驾校和考试等车辆实行电动化替代。(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机关事务中心、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文化旅游局、西安城投集团;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鼓励私人领域推广使用。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停车便利、不限行、充电桩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整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普及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知识,进一步加大渠道建设和促销力度、开展“以旧换新”等模式,让利消费者,促进私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健全市场流通机制,鼓励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并完善鉴定评估机构,不断壮大交易份额。到2025年,私人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力争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西安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原则,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鼓励融资租赁等新型商业模式,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到2022年,全市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根。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350个、充电桩20000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4.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切实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营运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做好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支持制定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安全检测标准,逐步推动动力电池针刺试验等综合测试工作。加强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管理,督促指导有资质的回收拆解企业做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加大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和故障应急处置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消防、救灾和人员疏散等重大应急事故。(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汽车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市级相关部门、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负其职,协同推进,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全市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汽车专项资金向我市汽车项目倾斜支持。用活、用足先进制造业强市等相关政策,继续兑现落实现行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补贴政策,实施三环内新能源物流车不限行等差异化交通管理措施,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银行、担保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

       (三)强化人才保障。依托我市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交通运输学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共建培训基地,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实践能力。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作用,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机制,对操作人员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

       (四)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完善督查督办举措。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汽车资讯∣鼓励增加新能源车指标;芯片危机致汽车大规模减产

       可能南京自己都没想到,一直看不上的合肥,会有一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方位超越自己。

       博郡、拜腾、知豆、天美……说出来,南京的新能源品牌不少,但却没有一个能拿得上台面。

       博郡正欠薪、拜腾量产无期、知豆泯然众人、天美不知所向,南京雄心勃勃规划的新能源产业没有一个能支撑起辉煌的梦想。

       反观合肥,大众投资江淮,蔚来总部落户,再加上江淮和奇瑞两大本土品牌,合肥俨然已进入新能源产业链的顶层。

       相比之下,噫吁哀哉。

       曾几何时,南京也是站在中国汽车顶端的城市。

       南汽,上世纪能与一汽、东风比肩的品牌,产量高、效益好,金龙、申沃、依维柯也是南京汽车响当当的招牌。

       然而,风水轮流转。

       从南汽收购罗孚和MG开始,南汽走上下坡路,从此再没有翻身。其合作品牌菲亚特一路沦落,罗孚和MG在其手中也是均无起色。

       最终,南汽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并入上汽,罗孚和MG彻底成了上汽自主,南汽菲亚特的厂子也改成了上汽大众的生产基地。

       南京汽车工业彻底消失。

       南京不甘,毕竟汽车产业对于城市的拉动效应肉眼可见。所以,在新能源浪潮席卷的时候,南京想都没想,就一头扎进去了。

       2019年初,南京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计划”,目标是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彰显南京特色的地标产业,达到“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水平。

       为了完成规划,南京在江北新区、江宁区、溧水区、南京经济开发区等四处区域,打造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南京释放出如此的声浪,自然就会有人趋之若鹜。

       2016年,博郡汽车落户南京浦口;2017年,拜腾汽车落户南京龙潭产业新城;晶能新能源汽车,同年在江宁开发区建厂破土;2018年,长安蔚来落户江宁开发区;2019年,知豆电动汽车落户浦口经济开发区;同年,天美汽车在南京成立……

       短短5年,十几个声称百亿级的整车项目,集体把整车产业链条放在南京,而南京也是来之不拒,希望借助他们发出新时代的汽车梦想最强音。

       只是可惜,现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汽车,又一次走失在了这座城市。还有没有未来,谁都不知道。

       有人落寞,自然就有人欣喜。

       2020年,汽车圈两件大事,都与合肥有关。

       2月,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将落户合肥;5月,大众入股江淮。以这两个项目为代表,合肥正崛起新的新能源汽车增长极。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合肥重点培育的战新产业之一。

       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成率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在机动车保有量的占比位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公交车的占比全国第一;全球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全国第一个实现电动轿车大批量外销的城市……

       一项又一项的“第一”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合肥造”新能源汽车正在驶向全国,作为全市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走强,从政策保障、市场培育、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着手,鼓励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带动上下游及配套企业聚集,逐步形成产业领先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合肥起步并不慢。2009年以来,合肥市先后入选国家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并被列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一系列政策引导、环境营造、技术创新,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目前,合肥市已经形成了包括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体系,以及充电站、电池回收、汽车售后服务等配套体系在内的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此时的合肥,俨然已是新能源产业的领军城市。

       南京与合肥,就像是中国大把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缩影,太多城市在这波新能源的行情中,慕着光环而来,怀着无奈而去。

       城市需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拉动经济,却也要因地制宜。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刚刚兴起的新能源产业,正在从企业自发发展,走向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自觉发展阶段。

       南京在试图简单的拉项目,合肥在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两个城市对于产业布局的思考,最大区别就是合肥不再局限在单个企业这个“一域”,而是从“谋一域”走向“谋全局”。

       个中差别,不言自明。

       有人说,留给南京的时间不多了。这个双城记,还有没有后续故事,可能会让大家看到更全面真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采写?|汽车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哪些城市更适合开新能源汽车?

       ◆ 芯片危机致世界汽车行业今年减产710万辆

       全球知名市场分析公司埃信华迈公司发表报告称,全球半导体短缺将令世界汽车行业今年减产多达710万辆,新冠疫情导致的芯片供应中断将使汽车行业面临的困境延续到明年,全球芯片短缺的现象在2022年下半年前不会出现缓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减产40%,令世界各地的14家丰田工厂停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9月将暂停在密苏里州的F-150型号的皮卡车厂家的生产。

       ◆ 商务部:鼓励增加新能源车号牌指标

       新能源车市场高歌猛进。8月19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居民消费观念逐步转变,新能源汽车使用条件与环境持续改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将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销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 9月1日起北京等28城启用电子驾照

       据公安部交管局,9月1日起,北京等28个城市将推行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化。在天津、成都、苏州3个城市试点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化基础上,北京、长春、南宁等28个城市推广应用驾驶证电子化。通过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APP发放电子驾驶证,电子驾驶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此后,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实施。

       ◆ 五部门: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汽车数据处理者应当取得个人单独同意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汽车数据处理者应当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充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汽车数据处理者应当通过显著方式告知个人相关信息,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汽车数据处理者还应当取得个人单独同意,满足限定处理目的、提示收集状态、终止收集等具体要求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等其他要求。汽车数据处理者具有增强行车安全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方可收集指纹、声纹、人脸、心律等生物识别特征信息。

       ◆ 公安部:9月1日起驾驶证电子化等4项交管便利措施分批推行

       为进一步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扩大改革措施覆盖面,经部分省市试点推行,9月1日起,驾驶证电子化、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交管12123”APP核发货车电子通行码、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网上查阅等4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安交管便利措施将在全国分批推行。

       ◆ 丰田宣布大规模停产

       ,9月全球减产约36万辆

       丰田汽车公司今天发布消息称,受疫情等引发的零部件供应不足影响,将对本月下旬到9月份的生产作出大幅调整,全球减产规模达到约36万辆(日本国内约14万辆、海外约22万辆)。其中,日本国内所有15家工厂28条生产线中,从8月24日至9月,将有14家工厂27条生产线临时停工。减产规模达到原生产计划的四成。但丰田表示,本次大规模停工不会影响全年的生产计划。

       ◆ 售价25.78万元起

       黑标MINI特别版上市

       8月19日,(北京)宝马集团旗下MINI品牌在中国首次推出黑标MINI特别版。该车包括MINI三门版、MINI五门版、MINI

        CABRIO敞篷版,以及MINI COUNTRYMAN。该车系即日起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售价25.78万元起。

2020年终盘点丨开进高端造车新势力2.0时代

       从新能源车型本身的产品特点来看,市区路面经常拥堵,地势相对平坦的城市还是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如果从新能源汽车本身的补能便利性角度来说,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还是适合开新能源汽车的。如果从新能源车型本身可以享受的国家扶持政策来看,限行限牌城市还是非常适合购买新能源车型的,毕竟可以享受不限行和不限购的政策。

       市区拥堵,地势平坦

       对于新能源车型来说,由于是电驱动,面对拥堵路面,应付起来还是得心应手的,不像燃油车,还是非常怕拥堵路面的,频繁启停不仅浪费油,而且排放的尾气对于大气污染也是相当厉害的。同时,由于是电驱动,如果地势不平坦,总是频繁爬坡,对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还是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市区拥堵,地势平坦的城市还是比较适合新能源汽车的,这样的城市在北方和中原地区还是很多的,如北京,郑州等地。

       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充电痛点的。不仅充电很慢,充电站点的服务半径相对于加油站而言,也是少很多的。同时,对于家庭充电桩的配建,也是存在很多的阻力,充电不方便也是很多消费者放弃购买新能源车型的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城市充电机车设施建设很完善的话,还是可以考虑购买纯电动汽车的。

       限购和限行

       这几年,推动新能源车型终端零售的动力更大的是来自于新能源绿牌而非新能源补贴,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新能源车型的销量都是来自于限行限牌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如果大家所在的城市也是限购和限行,那么购买新能源车型肯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也可以免征购置税。

       小结

       对于市区拥堵,地势平坦,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限购和限行等城市,都是比较适合购买新能源车型的。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车销量郑州排全国前十

       逆势上扬的新能源车销量走势、海内外逆势上涨的新能源市场大盘,都使行业对于新能源汽车信心空前。

       2020年,国内造车新势力企业虽未如实陷入“只剩三家”的魔咒,但经历了疫情深刻洗礼的市场俨然褪去粗放经营的青涩,进入到在内卷竞争的深水期。在当前新能源版块已被中外资新势力品牌引导得比较好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市场迎来第二批造车新势力“下海”潮,其中不乏东风岚图、上汽智己、长安E11等国字头大厂。

       不同于第一批新势力创业者餐风沐雨、画饼充饥,抱着国企财主爸爸出生的第二批造车新势力可谓生而含着“金钥匙”。从品牌发布到首车亮相被缩短至半年之短的周期,成为高端造车新势力2.0时代“后浪”们来势汹汹的注脚。在新一轮的竞赛中,大投入、快节奏、市场化运作,成为共用杀手锏。

       岚图,来势汹汹

       从7月份品牌正式发布,到12月18日首款车型?岚图FREE全球首发,岚图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走完了包括概念设计、工程设计、白车身下线、预生产整车下线等一系列重大流程,其发展速度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快。

       按照东风方面表态,岚图是公司新五十年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首款车型FREE将拥有纯电和增程电动两种动力模式、5G智能网联技术、比肩主流豪华品牌的整车安全等性能。目前,该车已全面开启预约,计划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交付用户。而按照东风规划,未来?3-5年,岚图实现覆盖轿车、SUV、MPV?以及跨界车、高性能车等各个细分市场。而从2021年起,岚图每年将向市场投放不少于一款新车型,市场野心可见一斑。

       支撑宏伟“蓝图”,东风集团董事长竺延风提出了“全新战略+全新组织机制+全新商业模式+全新团队”的岚图战术。在组织机制上探索“成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模式,构建扁平、高效、务实、低成本的管理运营模式;商业模式上创新营销模式和生态服务;团队方面积极吸引来自高端品牌、电动车品牌、IT科技领域、跨行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上完全市场化;在产品上,强调战略上充分挖掘市场机会和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电动汽车解决方案。

       今年7月27日,东风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在创业板上市,在招股书说明中提到,岚图汽车将获得110亿元投资;申请提交后的第4天,东风集团IPO便火速进入“已问询”阶段,创下创业板注册制以来最快记录;12月11日,深交所披露审议结果:东风集团创业板IPO过会。同时,此次210亿的融资金额打破了创业板记录。

       在东风集团充裕资金的加持下,岚图将采用与造车新势力相同的全直营的渠道模式,在重点城市的核心商圈设立岚图空间。同时,岚图在贴近用户生活区设立服务中心。2021年岚图汽车将在全国建立40个直营体验店。

       而在岚图CEO卢放看来,除了资金优势,“东风公司的强大赋能和全价值链合作伙伴的支持,超过50年的造车积淀,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三电’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积累,这些都很难用金钱来衡量。这是我们相对于造车新势力的优势。”

       在业内分析看来,岚图采用市场化运作、独立运营,这不同于以往央企车企的分公司运作模式,类似集团专为岚图另辟一块试验田或业务特区,与现有的靠创投模式零起步的“新势力造车”划分出一条概念界限。

       智己,做自己

       “以智慧周全万物”,上汽集团于11月26日正式发布“一号工程”L项目最终定名智己汽车,寓意缔造人车共生的智慧出行新时代。与北汽ARCFOX、广汽埃安、东风岚图不谋而合,上汽智己同样定位于高端智能纯电品牌。

       但有所不同的是,诞生在市值最高的国资车企上汽集团麾下,智己项目创始轮融资达到了100亿元,在新势力造车中是最大的。上汽于2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智己汽车项目中,基金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72亿元,其中上汽缴出资53.99亿元。另据公开信息披露,浦东张江出资18亿元,阿里及其他出资28亿元。因此,创始轮融资已让智己汽车成为百亿量级的汽车科创公司。

       作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从早期的M项目到后来的L项目,再到此次正式发布的智己项目,上汽集团两年多时间里,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及零部件、三电部门等下属公司及机构中调集人员,成立专职内部核心项目组。因此,上汽集团的造车经验、技术积淀、零部件体系、全球化布局、资金储备、合作资源,都为智己汽车构筑了基础。

       “作为上汽孵化出的首家整车创业公司,我们希望从根本上走出一条颠覆式的创新道路。”上汽集团对外表示,智己汽车将脱离上汽集团传统的国企运营模式,而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

       因此,在智己项目中可以看到,上汽与浦东新区、阿里巴巴的三方合创也是新的市场化形式。据悉,在后续合作过程中,浦东新区将利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生态和AI、芯片等核心技术资源;阿里巴巴将以用户的大数据、达摩院的最新技术、阿里云等生态圈的协同优势,共同为智己汽车全面赋能。

       上汽方面称,智己汽车将具备百米加速4秒内、超算中枢智能座舱、永不自燃的安全电池、无线充电等一系列亮点。

       另外,智己汽车目前已经对未来的产品阵容做出了具体规划,新车预计将于明年交付,未来预计以每年一款的节奏向市场投放。第一款产品线共计3款产品,覆盖轿车、SUV等车身类型,涉及三个细分市场。

       长安E11,呼之欲出

       早在2018年4月,长安汽车就发布了“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正式开启面向“新四化”的全面战略转型。其中,新能源领域的“香格里拉计划“和智能化发展的”北斗天枢计划”,力图把“智能化”和“新能源”打造成长安产品的标准配置。而打造中高端品牌也是其战略转型中的一部分。

       如此计算,长安筹备这一高端品牌至少已有三年时间。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长安相关高层曾向外界透露,高端品牌将由长安蔚来团队执行,以至于长安蔚来一度被认为是长安高端品牌的落地平台。但事实上在此期间,长安方面极少透露项目相关具体进展,直至长安在今年收购了长安蔚来95%以上的股权,长安蔚来项目当中,长安进、蔚来退的迹象展露无遗,也让长安蔚来担当长安高端品牌发展的可行性大打折扣。

       在11月14日举办的“长安品牌日”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正式官宣长安正在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和高科技的高端产品,首款新车不久之后将正式发布。同时,会进化的智能架构“方舟架构”完成发布。至此,长安高端新能源项目前进方向开始明晰。

       即便此次长安方面仍未明确发布包含品牌最终名称、三方合作的方式、品牌运营模式等重要信息。但据朱华荣透露,此次三方联合创建的全新汽车品牌包括一个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

       从目前公开资料得知,方舟架构将完整覆盖A0级-C级的所有车型,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车身、底盘等整车基础性能迭代进化,集高阶自动驾驶前置化布局、智慧成长型电子电气架构、不断精进的基础模块化平台、满足全球主流安全评价体系的高安全基准和完备的流程保障体系于一体,具备“未来科技前置化、人车合一基因化、体验设计多样化及品质底线越级化”四大核心价值。

       而方舟架构下的新一代产品,将支持安全可扩展的智能驾驶配置,可实现全场景智慧用车服务提供,并且兼容8种发动机状态,排量覆盖1.2-2.0L,兼容48V低压混动(LV-HEV)、高压混动(HV-HEV)、插电混动(PHEV)3种电气化动力,匹配8种变速器模块,具备16种动力组合模式,可以满足未来的动力布局。

       从12月以来的最新消息来看,长安蔚来在上海、南京、重庆江北区等地发布了大量招聘信息,业内分析,长安蔚来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长安高端项目的重要载体。在招银国际研究员白毅阳看来,尤其是华为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等领域均有技术积累,相信其叠加长安方舟架构,以及宁德电芯,未来有望再创爆款。

       编辑小结:事实上,除了上述三家国企之外,近期有关长城SL沙龙项目、百度造车的细节也在向行业内不绝如缕地释放着,一场高端智能电动时代的大变革看似大潮将至。

       “传统车企集体发力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原因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更高,能带来更大的利润。同时,传统车企在科技研发上更具资本实力,对整车的制造研发成本会相对较低,利润空间也会更大,这对新造车企业而言均会带来冲击。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有更多的新品牌和新产品进入市场是好事,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促进行业技术的迭代,进而走向成熟。”

       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所言,尽管风险显而易见,但面对汽车消费不断升级的大潮,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还是瞄准了新能源高端化赛道。而随着东风岚图、上汽智己、长安E11等国字头企业与恒大汽车、长城SL、百度等强势民营造车新势力的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必将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里迎来新一轮高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在哪些城市大卖?

       今年9月份和1~9月的全国销量排名中,郑州均进前十而商场也成为新能源车销售的“旺铺”在郑州,目前每销售100辆车其中5辆就是新能源车,有经销商一个月卖了100多辆。

       如今,将新能源车放在商场卖,不仅是造车新势力的标配,也成为不少传统汽车企业销售的新选择

       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不断增长,国内汽车市场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近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郑州进入全国新能源车市场前十,每销售100辆车其中5辆就是新能源车。

       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吉利、北汽、上汽等厂商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品牌,试图给消费者以全新的体验。

       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乘联会公布了2020年9月以及1~9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城市销量排行数据,郑州均进入全国前十。

       在9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单上,郑州以月销2881辆位列全国第7位。在1~9月累计销量排行上,郑州新能源车累计销量14768辆,位居全国第9位。现阶段,新能源车与同级别燃油车相比,价格仍偏贵,这样的销量表现,一方面体现了郑州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郑州人的消费能力。

       郑州每卖100辆车就有5辆是新能源车

       此外,乘联会还公布了9月份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售占比。

       目前,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大幅提升,从2017年的6%上升到2020年的11%。

       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9月、2019年9月郑州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均为2%。2020年8月、9月,分别提升至4%、5%。换句话说,9月份郑州市场每销售100辆车,其中有5辆就是新能源车。

       10月27日,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市场多个品牌的新能源车销售负责人处了解到,今年以来郑州的新能源车市场确实相当给力。

       “我们平均月销量在110多辆。”长城欧拉新能源代理商河南源通总经理王贺宾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们在新能源车领域布局很早,“长城欧拉新能源车河南第一家店就是我们的。目前销量全国领先,长城欧拉销量还在不断增加。”

       河南迪汇比亚迪经销商副总经理张志安说,比亚迪汉从今年年中上市到现在,一个单店就销售了近40辆。

       北京汽车河南大区销售负责人张翰(化名)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在整个北汽的销售体系内,河南的销量贡献都比较大。

       “疫情过后,郑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汽车市场的回暖速度也比较快,对得起(新)一线城市这个称号。”张翰说。

       尽管新能源车销量不错,但还存在产品销售形态两极化的情况。

       “在我们看来,郑州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哑铃状’,即高端车和低端车火爆,中端车市场占有率低。”吉利几何新能源汽车郑州绿水青山用户中心总经理李依敏说。

       在乘联会的数据中,河南商报记者也找到了一些类似的趋势。郑州新能源车市场销量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是长城汽车(长城欧拉新能源车)、特斯拉、合众新能源(哪吒新能源车)。其中,特斯拉是走高端豪华路线,另外两个品牌则主推10万元以内低价位亲民款车型。

       李依敏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高端消费人群对于电动车认知度比较高,而追求低价位绝对性价比的人群,也会被新能源车所吸引。反而,中端消费人群容易出现持币观望的态度。

       河南商报记者发现,在新能源车市场渐入佳境的大环境下,不少传统车企开始推出独立品牌,进军新能源车市场。

       2019年,吉利推出了旗下独立的新能源车品牌几何。不仅用了新的产品名,连销售渠道也与传统汽车4S店进行了区分。

       上汽集团在2020年也推出了旗下新能源车品牌R标系列,在上海外滩黄金位置建立了独立的R标系列展示空间,还将在全国各地开启独立的体验中心。“郑州大乐城R标系列体验中心正在装修,预计11月底开业。”R标系列郑州体验中心负责人马利静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这将是全国第一批体验中心。

       “我们会强调用户体验至上。”马利静说,传统的4S店到店体验有时会给消费者带来压迫感,而体验中心要求体验顾问带领客户体验产品,让客户在无压力的状态下了解产品和相关服务。

       北汽方面,也在近期推出了与世界著名的零部件供应商、整车研发生产商麦格纳进行合作的高端新能源车品牌北极狐旗下的新款SUV,其中还将华为5G技术与汽车智能系统进行了结合。

       这些全新的子品牌,在销售方面也不断优化效仿造车新势力的模式,如全国统一售价,省去砍价的费神环节;贷款办理流程费用透明,帮消费者避免陷阱等。

       4S店out了,不少汽车品牌都开始入驻商场

       你还在4S店看新能源车吗?现在最潮的方式是去商场看车。河南商报记者观察发现,除了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属于造车新势力的品牌,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品牌也带着新能源车走进商场。

       在郑州国基路附近的YOYOPARK购物公园,河南商报记者就分别见到了小鹏、比亚迪、上汽R标3个品牌的汽车销售专卖店或展示位。“8月31日我们熙地港开了河南第一家比亚迪的商场店。”张志安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们把这种新形态的汽车销售门店称为“体验中心”。目前,比亚迪在郑州市场已经开了3家这种类似的“体验中心”。

       张志安介绍,这些体验中心的形态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同时也可以使品牌获得比较好的曝光度。“熙地港店开业以来已经销售了八九辆比亚迪汉。”张志安说,因为比亚迪汉是超过20万元的豪华轿车,这个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他认为,销量还会持续攀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9万辆,同比增长83%,月度销量创历史新高;2017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60.9万辆,同比增长51.4%。业内预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超过100万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全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有望超过500万辆。

       新能源汽车大卖,“限牌”政策居功至伟。麦肯锡中国发布的《2017中国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限牌”城市买下了全国60%的新能源汽车。

       “排队摇油车,比买**中奖还难,用车是刚需,所以买了新能源车。”北京新能源车主张先生的想法是“限牌”城市新能源车主的普遍想法。和北京一样,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贵阳等多个城市也在执行普通汽车“限牌”政策。但是很多城市均为新能源汽车保留了绿色通道,可以通过单独的摇号系统增加中签率或者直接取得上牌指标。

       一项对国内六座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调查显示,限购大城市的新能源消费车型主要以国产纯电动中端车为主,三四线城市的则以国产低端电动车居多。

       好了,今天关于“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新能源汽车28个城市”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