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文章内容

小米汽车价钱

ysladmin 2024-07-18
小米汽车价钱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小米汽车价钱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小米汽车价钱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1.再读《顺势而为:雷军传》就会明白小米为什么选
小米汽车价钱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小米汽车价钱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小米汽车价钱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

1.再读《顺势而为:雷军传》就会明白小米为什么选择现在造车?

2.小米官宣造车,“赌”上全部的雷军这次是否会赢?

小米汽车价钱

再读《顺势而为:雷军传》就会明白小米为什么选择现在造车?

        5年前 ,小米造车实际上已经开始在 内部讨论 ,很多高管是 想做的 ,但被雷军 否决 了。雷军的保守是有了名的,在金山的时候,就因为 保守 屡屡错失投资马云,马化腾,张小龙,罗永浩等人的机会,后来离开金山自己做投资也是只投熟人,不熟不投,直到领悟了「做人不是做 劳模 ,而是要 顺势而为 」的真理后,破釜沉舟,赌身家创建小米。

        小米做成后,除了在小米生态内有选择性地开疆扩土外,雷军罕有大的举动,直到 3月底突然决定 要进入电动车的赛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 车势 」发生了变化吗?

        是的 ,也就是这两年的时间,中国制造以华为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产厂商为代表的的「 造车势力 」已经悄悄成长起来!

        毫不夸张地讲,未来中国大概率会成为 纯电动车制造大国 ,而且还掌握电动车三大件 电池,电机,控制所有的核心技术 ,不会有任何一个地方会担心被人卡脖子 ,就是这么牛X!

        将来纯电动车的成功 不在于是 小米 还是 蔚来 ,理想,而是华为这几家「造车势力」,甚至即使特斯拉最后运营得很成功,把其他家都干掉了,也会使用这几家「造车势力」的组件。

        在这样的 「大势」 ,连PPT大师 贾跃亭 老师都要起死回生了,说实话,雷军入局都有点晚了 ,不过好在他决定继续 顺势而为 ,以时日,加上小米的市场生态和海量粉丝,小米 汽车 大概率还是会成的~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从勤奋的劳模到顺势而为的雷军是怎么炼成的!

        雷军在金山成名,大成是创立小米之后,属于典型大器晚成!

        用雷总自己的话说:

        前半生相信人定胜天,40岁后,明白了要顺势而为,做那只在风口上的猪。

        雷军从小学开始,就成绩优秀,是典型的我们父母嘴里经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1987年,雷军考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进入大学后,雷军依然优秀,他仅用了两年时间,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大三的时候,计算机横扫全国,武汉大学机房也中标了,所有电脑全数瘫痪,雷军于是开发“免疫九零”,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 科技 成果一等奖,作为商用软件,3个月卖出去了1万多套,赚了不少钱。

        赚了钱的雷军信心大增,在大四的开始创业,但当时他所做的一款核心产品被盗版了,对方规模大,价格又更低,使得雷军的第一次创业经历不得不在半年之后结束。

        结束的正是时候,因为他很快就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伯乐。

        求伯君对于雷军来说,那就是偶像,是大神,凭借一己之力,一年多时间,用汇编语言写了wps第一个版本。不仅填补了我国计算机中文字处理的空白,还在没有做广告,仅凭着口碑最高时市场份额能达到90%,成了一个时代标志性人物!

        在偶像的光环感召下,雷军进入了金山。

        1994年,珠海金山公司成立,雷军牵头在北京成立了金山开发部,负责WPS汉卡的技术支持,并召集了20多名顶尖程序高手迎战微软,金山倾尽所有投入研发了“”,类似于Office,里面有WPS、电子表和字典等。

        但半年过后只卖出了2000套,“”没能开天辟地。

        1996年,金山迎来艰难时刻,人员流失严重,200多人的公司,走得只剩下十几个,雷军也想走,被求伯君按住了。

        痛定思痛,求伯君卖了别墅,带领雷军等剩下的十几个员工没日没夜地重构wps,开发WPS。历时一年,金山新版WPS面世,公开挑战微软,获得巨大成功,并在1998年获得联想投资,求伯君提拔28岁的雷军担任金山总经理。

        担任金山总经理看似光鲜,但对雷军来说,这才是苦难的开始,因为在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或许,在金山的经历对于雷军来说,唯一不幸的就是对手微软太强大。

        金山一直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被击垮已经是不易。

        从1992年求伯君用一顿烤鸭把雷军骗到金山后,到2007年金山上市,雷军一呆就是16年,他决定走了。

        在决定离开的中层沟通会上,他说了一句:我终于把债还完了。

        总结金山的经历,他觉得金山成功有自己的功劳,金山不那么好,也有自己的责任。

        在雷军治下,金山在所属细分领域都是在前面的,但上市的市值怎么看都不是一流企业,同事很多离开金山的同事们都做的风生水起,彼时的雷军在想,“我们这么努力,为什么在互联网浪潮里没有成为主流?”

        想了一年,终于明白:

        在金山,自己相信的人定胜天,才是前半生痛苦不堪的原因,做人呢,要顺势而为,而未来在移动互联网,那是风口所在。

        黄章:雷军的贵人

        从金山离开后,雷军主做投资,也没想自己要在创业,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企业心累。

        想到移动互联网是风口,最开始雷军想投魅族。

        雷军确实想投,谈了好久,很多事宜都在落地,但在因为管理理念的分歧(人事,也就是控制权),合作告吹,但雷军有收获,他知道了如何做手机,并且他意识到,未来的天下是智能互联网手机的。

        用黄章后来的话说,他教会了雷军做手机,粉丝营销,饥饿营销,没有他,雷军懂个屁手机。

        用屁字,看出黄章的不甘和幽怨,但笔者想说的是,以雷军多年做产品的经验和人脉,如果不找黄章,真心想要做手机,也一样能做起来。

        打败李开复,挖了林斌

        广东人林斌小米的初创合伙人,为了挖到他,雷军不惜出让小米股份13.32%,这是小米核心高管仅次于雷军的。

        在这之前,李开复跟林斌早就认识,老相识,本来是要挖林斌到创新工场的,但是半路让雷军勾走了。

        林斌早在1995年就加入微软公司,2000 年的时候,李开复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就邀请林斌回国,林斌欣然同意,干到2003年后转入微软亚洲工程院。

        后来李开复2006年去了谷歌,又成功挖角。

        2009 年,李开复创立创新工场,又想挖林斌,本来都说好了,结果被雷军截胡。

        雷军能打败李开复的原因,笔者觉得是因为雷军给了林斌一个梦想(当然股份也很重要,股份代表自己就是老板,不是打工者),他点燃了一个男人的野心,为了表达诚意,林斌卖了谷歌和微软的股票,不拿工资进入小米开干。

        不得不说,雷军驭人也有一套。

        小米十年

        2010年,小米成立,雷军开始在小范围内捣鼓手机。

        2011年初,雷军跑遍各大手机工厂,逢人就问,能不能用2000块做一款最高性能双核手机,所有人都摇摇头。雷军知道,机会来了。

        同年8月,1999元的小米手机问世,预售6小时,卖了40万台。

        小米随即成了一种信仰和现象,研究小米的爆款思维成了所有产品经理的任务。

        记得曾经看过刘强东评价小米,如是说:

        雷军是个疯子,就个破手机都能一百多亿。

        那时小米首次突破百亿,而彼时的京东在东哥苦心经营下,2014年才超过一千多亿,还年年亏损,所以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感觉出,东哥羡慕嫉妒恨~

        小米这十年,虽说离世界第一手机貌似越来越远,当时吹下的牛逼很有可能实现不了,但小米为中国手机行业扫平了山寨机,释放行业潜力,这个 历史 性的巨大贡献,配上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的身份相得益彰。

        那年雷军拒绝了马化腾

        当年互联网危机开始弥漫的时候,马化腾的腾讯融不到资金,打算卖掉QQ的时候也找到雷军,要以100万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雷军。

        但雷军觉得QQ太简单,自己完全可以编个程序自己做,没必要花大价钱买,而且跟马化腾又不熟,就又错过了腾讯。

        马云也被拒了

        马云的故事有点不可考,因为当事人雷军在微博上曾否认过,但笔者分析后认为未必如此。

        阿里巴巴建立不久之后,最后的50万创业资金所剩无几,当时马云为了生存,找了所有的互联网大佬,包括搜狐张朝阳,以当时金山和雷军的江湖地位,马云不找雷军的可能性不大,只不过他极有可能没机会见到雷军本人就被金山的人否定了,因为当时找雷军融资的人太多了,得排队...

        目前看到最多的一个雷军和金山同事当时评价马云的版本如下:

        下属对雷军说:“这人獐头鼠目的,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传销的?“

        雷军也觉得:”他说自己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

        后来,马云的云锋基金投资了小米 科技 。

        雷军错过张小龙

        1998年9月,30岁的雷军看上了30岁的张小龙做的 FoxMail,想买下来。

        雷军立即拨通了张小龙广州的电话,

        雷军:“你现在哪里上班?”

        张小龙:“广州一家系统集成公司。”

        雷军:“FoxMail 是你自己做的?”

        张小龙:“是。” …

        雷军:“有没有可能卖给金山?”

        张小龙:“15万元,怎么样?”

        买卖基本算是定下来了,双方约定好张小龙再到珠海金山谈一次具体细节。

        不巧雷军有事走不开,

        2年之后,博大互联网络公司花1200万元收购了 FoxMail,张小龙加盟博大。

        2005年3月,腾讯收购 Foxmail,张小龙加盟腾讯。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张小龙用非凡的成就证明了,

        自己是这二十年来最顶尖的产品经理。

        雷军错过罗永浩

        老罗刚开始也没想搞手机,他先去的小米,想做营销方面的工作,混个营销总监当当,雷军没同意。这个期间呢,就认识了小米的工程师,他就问你们最开始几个人搞手机,那哥们说就7个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罗就想7个人,我还是有能力找到的。

        然后就有了锤子 科技 。

        错失老罗,我觉得是两人共同的损失。

        老罗的人生走了弯路,雷军错失了一员营销大将。

        一方面,老罗用自己拙劣的创业经历表明,自己压根不是当领袖的人,对管理企业压根不在行,直到锤子被卖掉,他都没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但事实证明,当老罗没有供应链的后顾之忧,开始做直播卖手机的时候,还是挺猛的,比如8月7日跟苏宁一块卖了2亿。

        想想看,如果当年,老罗+雷军,说不定...

小米官宣造车,“赌”上全部的雷军这次是否会赢?

        撰文 / 杨俏

        编辑 / 冒诗阳

        4月1日起,小牛电动涨价了。

        《 财经 天下》周刊发现,就在涨价的前一天,多个小牛电动加盟店的老板正在朋友圈、小牛“战队群”中发布涨价通知,积极地告诉消费者,如果提前下定金,可以避免受到涨价影响。

        本轮涨价几乎涉及多数小牛电动旗下产品,上涨幅度在200元到1000元不等。其中,N1S动力/顶配版最高涨价1000元,U系列涨价300元,GO/BO/CO等系列产品涨价200元。而在涨价之前,部分小牛电动旗下产品还有500元左右的促销幅度。

        事实上,受到上游锂电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的不仅仅是小牛。小牛电动在3月21日即预告了涨价,随后竞品品牌爱玛也宣布将涨价。目前,两轮电动车的主要玩家中,新日、哈啰、雅迪等暂时还未宣布涨价。

        但与年销量800万辆以上的爱玛等品牌不同,对于正在着力开拓下沉市场、刚越过百万辆销量的小牛电动而言,“被迫”涨价多少显得有些无奈。

        (图源:视觉中国)

        业绩高增长,神话已破灭

        涨价、3·15点名,这些都把年轻的两轮电动车头部企业小牛电动推到了聚光灯下。

        3月30日,小牛电动CEO李彦出现在某直播间中,回应受众关心的问题。一场直播,吸引了近6万人涌入观看,网友们不断地提问自己对于小牛电动的疑问。

        直播间中,李彦坐在一个空荡的会议室里,身穿一身亮黑色西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试图从容地面对来自媒体、网友们抛出的问题“”。

        李彦表示,此次涨价是应对供应链涨价的手段之一。如果想要通过其他手段应对成本上涨,只能整合上下游。“小牛电动还没有足够的体量,涨价实属被动。”

        在此次涨价之前,3月中旬,小牛电动刚刚发布了2021年财报。2021年,小牛电动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双增长,其中,营收为37.05亿元,同比增长51.56%;净利润为2.26亿元,同比增长33.9%。

        2021年全年,小牛电动旗下全部主要产品合计销量103.79万辆,同比增长72.5%,总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98.8万辆,完成年度目标。

        在2021年业绩发布后,小牛电动高管称2021年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年”。但就在这份财报发布当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小牛电动(NIU.O)股价下跌16.86%,收盘价8.68美元/股,已跌破9美元/股的发行价。

        相比之下,2021年小牛电动股价还处于53.38美元/股的高位,如今总市值为不到8亿美元,比高点已跌去近四分之三。

        这背后,小牛电动2021年业绩的高增速是建立在此前一年业绩不佳的基础上的。2020年小牛电动净利润下滑了11.28%,营收增速虽然有17.7%,明显慢于同行,同一时期的雅迪及爱玛营收增速分别为61.76%、23.8%。

        单季度财报数据让小牛电动的疲软更加明显。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电动营收为9.86亿元,同比增长46.74%;净利润为4765万元,同比下降了18.13%。

        在业内人士看来,小牛电动市值的大幅缩水,部分是受到近期中概股普遍下跌行情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投资者对小牛的估值逻辑开始改变。

        小牛电动的出现曾为整个传统两轮电动车品牌打开思路。依靠高端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等标签,小牛电动在两轮电动车领域与雅迪、爱玛等展开差异化竞争,平均价格比传统两轮电动车贵上2倍。广发证券研究显示,据统计,2017年至2020年,小牛电动产品均价一直维持在每辆4000元以上,而传统电动车厂商产品均价约每辆1500-2000元。

        也因此,小牛电动被外界称为“两轮电动车里的特斯拉”。部分投资者曾将小牛作为一家 科技 公司来做估值,而非仅仅是一家两轮电动车的生产企业。

        但在2021年小牛销量的高增长,是以牺牲价格换来的。根据财报,2021年小牛在国内市场的单车均价同比下降8.8%至2959元,是该公司在国内的单车均价首次跌破3000元。

        随着小牛不得不以价换量,“ 科技 公司”的神话开始破灭。再加上高管的变动、机构投资者逐渐淡出,让这家成立不足8年的公司显得颇为凄凉,互联网加 科技 带来的溢价能力也逐渐消退。

        (图源:视觉中国)

        向低价车“妥协”

        小牛的创始人李一男,曾是 科技 行业中颇为的“天才式”人物。他25岁当上华为副总裁,被任正非称为“红孩儿”。此后,李一男加入百度担任首席技术官,百度李彦宏曾赞许说,全世界有能力做这一岗位的人不超过三个,李一男是其中之一。

        “天才”李一男曾是小牛电动的 科技 光环之一。然而,2018年李一男辞去CEO职位离开小牛。Choice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李一男在小牛电动的持股比例已从上市之初的39.5%减少至28.6%。

        去年,李一男对外公布了他的新创业项目牛创新能源,发布“自游家”品牌,开始加入四轮的新造车。根据官方信息,自游家NV预计于今年9月交付首批用户。

        《 财经 天下》周刊了解到,小牛电动的很多中高层也都跟随李一男加入了造车行业。在外界看来,李一男投奔新造车,正是看到了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局限。

        众所周知,两轮电动车的天花板并不高,技术护城河也不宽。受到小牛电动的“启发”后,竞争者很快涌入。小牛电动成立于2014年,证明了两轮车高端市场的潜力后,行业头部品牌雅迪在2015年便开始尝试高端化。在当年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雅迪表示要“远离价格战,专心做更高端的电动车”。不止是雅迪,包括艾玛等品牌,后几年均推出了单价在4000元甚至5000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

        这对小牛电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某两轮电动车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小牛电动的高端市场被竞争对手狙击,低端市场如果没有反击,小牛电动的市场必定会越来越狭窄。”

        事实上,虽然小牛电动的智能化、高端化形象,已经培养了一定的消费群体,但在两轮电动车市场,这个群体占比并不大。相比于小牛电动此前每年数十万辆的体量,市场腰部品牌新日早在2016年就达到了百万销量的级别,占据市场老大的雅迪2021年销量更是突破了1380万辆,2020年爱玛的销量也已接近800万辆。

        2021年7月,雅迪进一步推出了面向城市高端出行的全新子品牌VFLY,定价从6999至19800元不等。爱玛子品牌小帕,则推出了售价从4999元到9999元的产品。

        “雅迪的高端车在线下很多门店是不卖的,雅迪这样做是为了给品牌背书,立个招牌,证明自己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有业内人士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

        失去高端护城河的小牛电动,需要进一步打开市场,只能尝试降价换量,推出更多低价产品。

        2019年,小牛电动推出子品牌Gova,该系列产品售价在2499元至4599元。其中GovaGO一度推出了“原价2299元,折后1999元”的优惠,迅速成了爆款。当年,Gova系列产品的销量达到了2.2万辆。2020年,Gova系列的销量大幅提升至16.85万辆,占总销量的近3成,成为了驱动小牛电动2020年销量的中坚力量。

        2021年4月,小牛电动继续推出了Gova系列的F0和C0两款车型。此后,一逢电商节,小牛电动便会加大促销力度。2021年暑期间,小牛电动推出了“个人出行季”的促销活动,小牛Gova G0、G2全系车型直降500,小牛电动Gova G3全系车型直降300。

        于是,到了2021年发布半年报时,小牛电动旗下高端产品NQI、MQI和UQI系列在总销量中的占别为11%、14%和19%,相对低端的Gova系列已占到总销量的56%

        随之而来的是小牛电动单辆车收入逐年下滑。2021年全年小牛单辆车收入为3569元,同比下降了12.15%。此前的2020年,小牛电动单辆车收入4062元,同比下降了17.56%。而小牛电动2019年单辆车的收入为4928元。

        即便这样,李彦依然矢口否认是因为“低价车型拉低单车收入”。他表示,单辆车价格下滑是因为小牛电动推出了新产品,即在海外销售的价格更低的电动滑板车。据他透露,这款产品的销量大约为1.5万台,实际占比并不高。

        (图源:视觉中国)

        下沉市场放不下身段

        《 财经 天下》周刊在小牛电动发现,其线下网点的布局,大多数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为了弥补线下门店的不足,小牛电动从2018年起以平均每天新开超过2家店的速度大幅扩张,从2018年底的760家增长至2021年底的3108家。仅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3个月拓展了422家门店。

        但在行业之中,这样的速度并不算快。去年才正式入局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哈啰,目前门店数量已超过了3000家,而行业头部的雅迪已经有超过3.5万家门店,爱玛于2020年的全国门店数量也超过了3万家。

        这背后,小牛在门店合作上一直不愿“放低姿态”。与下沉市场颇为多见的两轮车大卖场不同,小牛对门店的管理有着相对严格的限制。一个曾在福建某地区从业的小牛电动门店的员工王超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小牛门店只能卖小牛电动车,不卖其他品牌的车,而其他品牌的门店往往可以同时容纳多个品牌,这限制了小牛网点的扩张。

        《 财经 天下》周刊了解到,按照小牛此前的渠道拓展规划,希望产品出来后能迅速被众多用户接受。在此基础上,开设服务网点,拓展一些门店,逐渐扩大规模。

        于是,在王超任职的一年中,小牛加盟商们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很大,“全国加盟商们有一个特定的群,他们会共同讨论,针对小牛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推出相对应的策略。”

        但小牛的产品却并未如官方所预期的那样在低线城市大受欢迎。渠道“下不去”的背后,是小牛的产品在下沉市场并不占优势。

        王超说:“当初小牛电动入局福建莆田的时候,销量特别不好。因为莆田人觉得花大价钱买电动车不值得。”

        李彦在直播间里也大方承认,小牛“下不去”,一是车型不够多,只有几款车,价格下不来;二是锂电池的车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他市场都是铅酸电池的车。“产品不合适当地的城市,只适合一部分小众人群。”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没有合适的产品,网点跟不上,服务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又打不开,导致销量不佳。

        与此同时,小牛电动的成本也持续上升。2021年第四季度,其运营开支达到了1.89亿元,同比增长57.1%。其中,销售支出近亿元,已是研发支出的两倍之多。

        这直接影响到小牛电动的毛利——2021年全年毛利率为21.9%,2020年为22.9%。小牛电动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推出各种新产品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产品组合发生变化。

        (图源:视觉中国)

        未来变数多

        招商证券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行业CR4(雅迪、艾玛、台铃、新日)市场份额从47.4%提升至57.9%。虽然小牛电动也在成长,但市场格局已成型。

        相比之下,竞争对手用了比小牛更务实的策略,维持更低的价格,品牌上也更多投入。截至目前,雅迪、爱玛的毛利率低于小牛电动,以2020年为例,雅迪的毛利率为15.9%,爱玛的毛利率仅为11.35%。

        在刘森看来,雅迪销量大是因为具备供应链成本优势,爱玛“钱都花在了广告上”,小牛定位两轮智能电动车,但“市场容量空间有限,小牛开再多店的话车卖给谁是个问题,况且小牛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就够了。”

        李彦也承认,小牛电动是一个相对比较小众的、做高端产品的研发公司,确实在供应链优化能力上存在着很大不足,也没有供应链的基因。

        而小牛潜藏的危机远不止于此。被迫走入中低端市场的小牛电动,在消费端面临诸多投诉。黑猫投诉平台上,因刹车异常、中控无信号、车灯不亮等售后问题,小牛的投诉已经高达1600多条。

        2021年8月,小牛电动旗下的江苏小牛电动 科技 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被常州市武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了共计30万元。

        小牛是否应该继续加大中低端市场的投入,行业中存在不同看法。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目标客户类型的定位非常关键。比如,针对年轻女性的优雅型电动车和快递小哥用的多功能型电动车,需求是不一样的,与其片面追求高端或者大而全、不如做细分领域的冠军,深挖客户需求、增加客户黏性。

        有较为乐观的行业观点认为,小牛电动不必这么急躁。此前两轮电动车是传统的制造业,拼的是成本、价格,未来拼的是 科技 ,智能化。因此小牛电动继续加强 科技 投入,或许可以在未来保持在小众市场的竞争力。

        李彦非常看好目前两轮电动车行业的改变。他认为目前的市场竞争是激烈,如果大家都纳入新的性能和技术,将高端智能化车型做成规模化,成本最终能降下来。

        上述业内人士也认为,续航、安全等特性是两轮电动车企业的根本,技术层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目前行业正在从功能化到智能化转变,很多功能有待开发和挖掘。

        但这些智能化的成果何时会转化为产品竞争力,还有待验证。信达证券数据显示,以智能化为标志的高端两轮电动车渗透率在2020年只有0.8%,预测到2025年才会突破至两位数。而两轮电动车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化方向究竟在哪里,还需要小牛电动和同行一起去 探索 。

       顺应时代变化,雷军能赢:

       小米这次官宣造车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预见,未来必定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燃油汽车终将会被淘汰,这是社会的大势,谁也无法逆转,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个新能源汽车发展还不完善,但已经开始占据社会汽车市场的时代,小米加入了造车行业,这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雷军有很大几率可以赢。

小米声势巨大,粉丝众多:

       一直以来,小米凭借手机和各种家居用品在业界取得了巨大的名声,甚至人群之中还有大量相信和支持小米的粉丝,这些人就是米粉,倘若雷军真的可以制造出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先是在米粉之中推广开来,打开汽车市场的大门,然后再慢慢扩展业务,发展小米汽车的生意,让整个社会的人都认识到小米汽车的质量有所保证,那么雷军一定可以在未来的大势之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小米汽车也会得到应有的市场,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旦成功,就是绝对的胜利来临了。

这是一场豪赌,也是一次机遇的把握:

       在小米的新闻发布会上,根据报道,小米这些年来所获得利润达到100多个亿,而这些都将会直接投入到小米智能汽车的研究,也正如雷军所言,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了,毫无意外,这次创业将是小米公司的想要把握社会机遇的一次豪赌,但我们其实可以知道,这次豪赌是有一定准备和信心的,已经有例如万向集团等国内的汽车零件制造商加入了小米的豪赌之中,看来相信雷军的,不止我们这些米粉们,还有业内的众多商家也愿意跟着小米顺应时代潮流,想要大赚一笔。

憧憬未来,小米汽车前景上佳:

       不管怎么样,总的来说,小米公司的汽车研究已经开始了,陪着他们一起干有众多米粉们,也有一大推合作生产商,我们无法完美预告未来小米汽车是否能够取得大众的信任,但毫无疑问,我是很期待小米汽车的问世,相信那个时候的汽车市场,一定会很精彩。

       好了,今天关于“小米汽车价钱”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小米汽车价钱”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