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文章内容

重庆力帆为何破产_重庆力帆汽车被谁收购

tamoadmin 2024-09-16
1.悲情尹明善丨力帆飘摇,造车梦碎2.铁打的重庆,流水的“力帆们”3.重庆力帆公司属于中国兵装集团吗?4.力帆重整将至终局:吉利帮助扬帆,换电业务大幕拉开5.同

1.悲情尹明善丨力帆飘摇,造车梦碎

2.铁打的重庆,流水的“力帆们”

3.重庆力帆公司属于中国兵装集团吗?

4.力帆重整将至终局:吉利帮助扬帆,换电业务大幕拉开

5.同是国产车,为何吉利越做越好,力帆却越做越差?

重庆力帆为何破产_重庆力帆汽车被谁收购

重庆力帆集团现状:破产重整。

2020年8月24日,力帆股份正式发布公告,称旗下包括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在内的10余家公司全部进入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的程序中,这一举措也正式宣告力帆股份进入破产重整的程序。

12月22日,ST力帆发布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权益变动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根据公告显示的内容,在此次变更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原先的力帆控股变更为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满江红基金背后实际的控制人为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背后的两大股东分别为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前者股份占比51%,后者股份占比为49%。

力帆集团败走汽车领域,新能源转型折戟

力帆进入汽车制造业后,并未延续在摩托车领域的辉煌。

上市后,力帆汽车被质疑抄袭、山寨,还屡屡曝出质量问题。据汽车之家联合益普索汽车发布的2016《中国乘用车市场整车质量表现研究报告》,力帆汽车以658.2的故障系数排名榜单倒数第四,大幅高于行业平均的486.9。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支持,力帆汽车缺乏爆款产品,直到2016年12月才通过迈威实现单车月销过万。随着国内乘用车市场进入红海,力帆的汽车销量长期徘徊在10万-15万辆区间。很长一段时间,力帆都是“两轮给四轮输血”。

2013年,力帆开始转型新能源汽车。2014年,力帆首款电动轿车320E上市,但反响平平。2015年6月,力帆发布新能源I.BLUE 1.0战略,在2020年前推出20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并在当年实现新能源车50万辆的累计销量。

2016年10月,力帆被曝“骗补”丑闻。力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出现断崖式下跌。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力帆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5550辆、7738辆和1.02万辆,而2015年为1.49万辆。

尹明善曾坦言,“就力帆本身来看,外界对我们力帆新能源的评价很低——起了大早,赶个晚集,一点儿名气都没有。如果我们新能源汽车规模不上来的话,以后真的很有可能被淘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重庆力帆实业(集团)公司

悲情尹明善丨力帆飘摇,造车梦碎

不是,

2007年的时候重庆首富是华宇集团蒋业华,个人财富16亿。

力帆尹明善,财富虽然增加了2亿,但仍只能以14亿元的身家位列总榜第242位(去年并列排名第144位),屈居重庆第二富豪。

以下依次是:列总榜第251位的宗申集团左宗申(资产13亿)、总榜第306位的南方集团孙甚林(资产11亿)、并列总榜第324位的是东银集团罗韶宇及家族、博赛矿业袁志伦家族(资产均为10亿)、总榜第367位的协信控股吴旭(资产9.5亿)。

铁打的重庆,流水的“力帆们”

力帆之殇,即便是半生浮沉的尹明善恐也难以回天。

文丨杜巧梅

“力帆妖娆,老尹逍遥。”

2017年,年近八旬的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创始人、昔日摩托车大王、重庆前首富尹明善在退休之际,对力帆寄予了厚望。

然而,时间仅仅过去三年,经历骗补被罚、销量滑坡、资金链断裂的力帆已债务缠身、风雨飘零,尹明善的“逍遥梦”也早已破碎。

10月13日晚间,力帆发布公告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已下发《调查通知书》,因力帆控股、尹明善及其家族成员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同时公告显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将被实施破产清算。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因此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当然,除对公司罚款外,一般还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话,实际控制人会面临刑事责任。”10月19日,有证券行业人士在接受智库君访时表示,“除此之外,权益受损的投资者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但接下来如何发展,就要看证监会的调查结果了。”

此时,曾劳动改造18年、54岁开始卖摩托车、最终在72岁带领力帆成为A股民营汽车第一股并建立百亿力帆帝国的尹明善已是82岁高龄。

而力帆之殇,即便是半生浮沉的尹明善恐也难以回天。

首富的多面人生

“中国第一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企业”、“中国第一位进入政协高层的民营企业家”、“中国五百强企业”、“重庆足球名片”……

提起几乎是与重庆现代制造业共同成长起来的力帆,在重庆几乎家喻户晓,而其创始人尹明善更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人物。图书出版、摩托车、汽车、房地产、金融、足球……,尹明善一手创立的力帆帝国将触角越伸越远,“重庆首富”、“摩托车大王”称号背后,尹明善的多面人生令人唏嘘。

“聪明的猫会时时保持蹲伏的姿态,等待一阵风再度吹开这扇门时,一跃而出。我就是这样一只待机而动的猫。没有变成活化石,是因为我一直在向环境、向命运、向自己挑战。”

正如尹明善所言,一直以来,他都是那只“待机而动的猫”。

19年,41岁的尹明善正式结束了长达十八年的劳动改造。在这期间,他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人,还自学了英语。也正是如此,在结束改造后,尹明善被调往重庆设计院担任英语老师,并在之后进入重庆出版社。

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已经成为重庆出版社副社长的尹明善嗅到了商机,毅然“下海”成为一名图书出版商,并成功发行《中学生一毛钱丛书》,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2年,因图书行业难以承载更大的梦想,已是重庆市最大民营书商的尹明善决定重新开始,并在年底与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之一的宗申集团创始人左宗申联手创办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正式开启摩托车制造生涯。

这年,尹明善已经54岁。

九十年代的重庆以摩托车闻名,本土品牌嘉陵、建设是当地的巨头,掌握着摩托车“心脏”发动机的大部分市场。大厂不愿把发动机卖给小零售商,部分小厂只好花高价从外地买来质量很差的发动机,以次充好。

“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40?平米的车间、9?名员工,看到商机的尹明善带领员工创造了当时两个“中国第一?”:全国第一个100毫升4冲程发动机,以及全国第一个100毫升电启动发动机。

随着规模的扩大,如水冷、多气门、电喷、双燃料、二次燃烧、大排量等当时摩托车行业中的领先技术也被力帆率先开发出来。

2000年,力帆摩托以产销发动机184万辆、销售收入达到38.5亿元的业绩,超过嘉陵、建设等品牌,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企业。

在这一年,62岁的尹明善以5.5亿元净资产荣登2000年福布斯50位中国富豪排行榜。

也是在这一年,力帆将触角伸向足球行业,以5580万元买下了寰岛俱乐部,杀入中国足坛,扛起重庆足球的大旗。

2003年年初,65岁的力帆实业(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正式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副,这位总资产达十多亿元的民营企业家也成为了副省(部)级的官员。此时,力帆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

近20年的创业历程也造就了尹明善在危机中发现商机的能力:在摩托车市场迎来萎缩之前,尹明善将目光放到了挑战更大的汽车制造业。

不同于以往创业的顺遂,对核心技术要求更高、投入更大的整车制造也给尹明善晚年的“风波”埋下了伏笔。

坎坷造车路

事实上,从摩托车、汽车、足球、房地产到新能源汽车,尹明善带领的力帆一直在追逐行业风口。

“到处是丰田,遍地桑塔纳,问问力帆人,要我们干嘛?”在力帆工厂外墙上红色的标语承载着尹明善的造车梦。

2003年,尹明善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份,将"轰达"?商标正式改为?"力帆",并开始在北碚建设轿车生产基地。与尹明善同一年闯入汽车领域的还有比亚迪的王传福。

然而,造车之路注定是一条艰难而狭窄的赛道,除了核心技术,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按照2004年发改委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力帆需在三年内实现20亿以上的累计投资,还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机构和5亿以上的研发投入。在这一政策下,力帆轿车“准生证”落空。直至2005年12月,力帆汽车才迎来转机,获得国家发改委列入轿车生产目录的批文。2006年1月,力帆首款车型力帆520宣布上市。

而在他之前,同样起家于摩托车行业的李书福,已开着吉利汽车先行一步了。

根据当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7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5%,第一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累计销售214.67万辆,在最畅销的10大轿车品牌中,自主轿车品牌夏利、吉利QQ榜上有名。但力帆520在当年的销量却不足万台。

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爆发,力帆也迎来高光时刻。2010年11月,力帆汽车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车企。就在同一年,重庆力帆置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尹明善正式进军房地产行业。

但“重庆首富”光环之下,缺乏核心技术与专注力的力帆,在造车之路上开始掉队。

“力帆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节奏息息相关。”10月19日,有汽车业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访时指出,早在力帆上市之前,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分化已经十分明显,而力帆的困境在于其摊子铺得太大,走向边缘的原因也与缺少研发能力、不注重产品质量、造车不专一、过于“投机”、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息息相关。

“2395辆新能源车不符合补贴条件,涉及骗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2016年被曝出的“力帆新能源汽车骗补丑闻”几乎成为力帆命运的转折点。

随后的2017年、2018年、2019年,力帆股份连续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2019年扣非净利润更是巨亏近44亿元。

根据力帆股份2020年上半年财报,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5.8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9.42%,净利润为-25.95亿元,同比大跌173.99%。总资产约为169.6亿元,净资产仅剩1.06亿元人民币,负债却高达167.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高达98.87%。?

此外,?智库局梳理发现,力帆实业曾于8月24日发布《关于累计设计诉讼(仲裁)事项的公告》,公告显示,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其中,截至2020年6月18日,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金额合计人民币29.06亿元。

然而,比起经营亏损、债务压顶,失去造血能力才是力帆最致命的问题。

9月17日,力帆公布的销量快报显示,今年9月,力帆生产传统乘用车19辆、新能源汽车67辆,当月乘用车生产合计86辆;1-9月乘用车生产合计2254辆。9月,力帆销售传统乘用车81辆,新能源汽车65辆,当月乘用车合计销售146辆;今年1-9月,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990辆。

这也意味着,目前公司乘用车业务实际经营面临停滞,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业务下滑显著,国内市场基本丧失。

拯救力帆,何去何从?

一个力帆,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是一个联动深远的产业链条。

早在去年十月,重庆就召集地方金融办及相关银行机构债权人组成债委会,要求各部门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9月14日,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更是化身“白衣骑士”,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介入力帆的重整工作。

但力帆还未迎来重整曙光,尹明善及其家族成员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再次打击了市场的信心。

尽管力帆在公告中指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的调查,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不产生影响。但立案调查消息发布后,次日力帆股份毫无悬念地一字跌停。

“这是我的孙女,尹安妮。”今年4月27日,满头白发的尹明善把力帆汽车托付给了95后的尹安妮。新任力帆控股副董事长的尹安妮,也在当天的股东大会上被推选出任力帆监事会股东监事。

事实上,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摩托车业务被视为力帆翻身的“救命稻草”。今年前三季度,虽然摩托车业务出现下滑,却是力帆业绩报告中的亮点所在。

“尹安妮到来之前,力帆就选择集中发展摩托车产业。”有熟悉力帆的人士告诉记者。

力帆也在其半年报中表示,对公司业务发展重心进行调整,重新聚焦其赖以起家的摩托车业务。下半年,公司将持续以KP系列产品为核心进行推广,进一步扩大KP系列车型的产品线。

“如果还想要在汽车行业生存,那么大概率是被别人收购,或者说变成了别的汽车企业的一部分,才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今年早些时候,汽车分析师钟师在接受智库君访时表示,“力帆在汽车业基本已经出局了,但如果能把摩托车做好也是有可能翻身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重庆力帆公司属于中国兵装集团吗?

出品?|?破浪图文组

文?|?章丽娟

多事之秋,传来关于力帆的消息也大多是负面的。终究,力帆难以妖娆,老尹难以逍遥。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公司注册的那年,我刚出生,转眼间,我在岁月流转中长成了一个大姑娘,而力帆在商海沉浮中就这样沉了下去。

今年六月,我们还在猜测95后的尹安妮能否帮助他爷爷尹明善打捞起力帆这艘险船,但是一切都尽不如人意,那时的力帆债台高驻,船身已入水过半,可不是所有的临危受命,都能像赵子龙那般演绎。尤其,当我看到尹安妮那张涉世未深的模样时,我对力帆的担忧就没停止过。

“早就不产车了,厂都垮了”,这是去年年底一位力帆工人对央视记者说的话。

颓势已定,我们都观望哪位壮汉能接下(收购)力帆这个“烂摊子”,毕竟,曾经也是山城叱咤风云的企业,就这么破产清算着实可惜。吉利,这个“接盘侠”,自然“嫌疑”最大,坊间也传出不少吉利要接盘的消息,相关分析那是有理有据,但是吉利方面始终没有公布,媒体问就是“不知情”。

这个“烫手的山芋”也没放弃“走出泥潭”。今年8月,力帆实业发布破产重组公告,向市场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股票简称也被改为“*ST力帆”(*ST是指境内上市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退市预警)。

虽然“破产”的风声自去年就开始疯传,但是这次“破产重组”跟我们通俗理解的“破产清算”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是可以起死回生,一个是无力回天。

破产重整呢,可以说是积极预防破产,是指专门针对可能或已经具备破产原因但又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的企业,经由各方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进行业务上的重组和债务调整,以帮助债务人摆脱财务困境、实现企业价值的更生再造。通俗点呢,就是这个操作是能为力帆增加一次恢复生机的机会。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重整力帆的白衣骑士就出现了: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两江基金)与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吉利迈捷)以联合体身份,缴纳了保证金并正式开始参与力帆的重组。这其中,就有吉利。

本来,重组会是力帆最好的归宿,但是命运就是这样,它真想抛弃你的时候,是连一句再见都吝啬说出口的。当年,“力帆摩托”摇身一变成了“力帆汽车”,而尹明善也从“首富”变成“首负”,曾经誉满商界的“红顶商人”,晚年,却和妻子儿女一起被立案调查。

10月14日晚间,*ST力帆发布重大风险提示,力帆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分别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被立案调查。公告还表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一旦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亦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家四口被集体调查的消息无疑会使重整蒙上阴影。力帆现在债务风险、法律风险都非常高,无论是谁接手力帆都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证监会调查对*ST力帆破产重整的影响有限。“调查及处罚”应该不会给破产重整造成实质性阻碍,或许会边重整、边调查。

企业重组会成功吗?重庆的汽车工业版图将就此改变?吉利会介入多深?默默推动力帆重整的手又是谁的?

只能说,短期内,力帆何往,这依然会是个谜团。本次重整投资人招募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作为力帆的大本营重庆,早已不是以前的重庆了。

车轮上的城市变了天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三毛的一曲《橄榄树》,传唱广远,而她笔下的远方故乡,并不遥远,就在重庆,也是打着探访三毛旧居的由头,我曾有幸去过一次这个车轮上的城市。

无论你叫它山城、巴渝、渝州,亦或是雾都、桥都、江城,甚至,你想突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叫它陪都,都是没问题的,因为它本身就这么“特色”。身处四川盆地,四面环山,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

近些年,在网络、短的渲染下,重庆这个网红城市:“上下难分屋是楼”、“出门无处不爬坡”、“不堪风雨吊脚居”等俆徐拉开了雾纱,就算你没有到过,提起洪崖洞、解放碑、火锅、小面、穿楼而过的空中列车···你都会自动匹配上这个长得错落有致的城市。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重庆在近几年来一直占据着国内出行旅游城市选择头把交椅的位置,可以说几乎每人当中就有一个曾经去过重庆游玩。有人说在重庆看到了真正的市井生活,有人看到了3D的魔幻,还有人说这是一座十分赛博朋克的城市,一千万个游客,就有千万个重庆模样,在我的认知中,他就是一座“千亿汽车城”,一度和长春争过“中国底特律”称号。

你就这么想,那么多复杂的高架桥,那么陡的山路,不发展汽车产业也说不过去。不过言归正传,汽车产业一直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优越的工业基础。重庆是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机械工业有近百年历史。解放后,重庆就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军工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可谓是当时工业上的“顶流担当”。

我们一般认为,中国车市的萌芽从桑塔纳开始,而实际上,重庆汽车工业的壮大,几乎在同一时期。1985年,重庆汽车制造厂与日本五十铃合资设立重庆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庆铃,而后,又出来了长安铃木,它生产的中国第一代微轿奥拓也曾经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19年,重庆成为了直辖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两年后,长安便开始与通用、福特等国际知名车企接洽,寻求合资合作的机会。2001年4月,长安与福特“联姻”,成立了长安福特。而后,又成立长安福自达、长安马自达等。至此,长安汽车这个重庆汽车工业版图中的带头大哥,几乎稳定了合资版图。

只可惜,跟不上市场变化的人终究会被市场抛弃。昔日的荣光只留存在昔日的记忆中。

近几年来,在行业周期下行的压力下,汽车行业产值呈连续下滑态势。曾几何时,力帆与东风小康、北汽银翔、华晨鑫源等本土企业,一起支撑起重庆摩托车和汽车工业的半边天。而今,自诩风流的重庆“摩帮”被雨打风吹没了声响,力帆破产重组,铃木退市,银翔、众泰停产,东风小康、潍柴英致等重庆车企也是风雨飘摇。

而唯一“出淤泥而不染”,在今年疫情中走出影响的就是长安汽车。尽管近几年长安汽车出现了不小的波动,合资板块铃木离场,福特腰斩,自主板块产品也处在换代更迭期。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尽管难,长安也在摆脱“路径依赖”,把目光从偏安一隅的山城放到了“五国九地”,坚持自主研发,不遗余力地向撕掉低端的标签。长安引力UNI-T的走红,就让我们打破了一些刻板印象。

回头看,重庆这座汽车城,在中国车市的激荡变革中,变了样。力帆已然只是个缩影而已。

国家一纸禁摩令注定了重庆摩帮的落幕;四轮汽车又普遍从中低端市场起步;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下,重庆整个汽车工业都危机四伏,而吉利此番入局,能否助力重庆工业重回轨道呢?而作为接盘界神话的吉利,又有何图谋呢?

吉利入局意欲何为

尽管经历了6月份和8月份两次吉利官方的"否认",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在力帆宣布资产重组的公告上看到了吉利的身影。

如果完成重组,大概率也是吉利接盘,且不说它优良的接盘传统,力帆的上市壳、生产基地及资质、金融牌照等等都是吉利梦寐以求的。

现在不承认也是有吉利自己的考虑,毕竟还未达成最终的协议,这几个月因为公布参与重组名单,力帆的股价终于出现了久违的飞升,这可能给吉利最终的收购出价带来一些压力,再说,如今债务问题还在清查中,一些利益的博弈和权衡都会让这场资本游戏更加复杂了。

力帆翻车是迟早的事,只是吉利的参与让这一切变得有意思了。如果吉利成功重组了力帆,入主西南区,且顺利投产建厂,那么重庆的汽车版图或将改写。

而从现在掌握的信息来说,这样的猜测极有可能变为现实。

从吉利与重庆今年密集的合作就可以看出端倪,今年7月1日,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控股集团正式签约,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吉利工业互联网总部暨数字化工厂项目落户两江新区。

据知情人士透露,吉利落地重庆的高端新能源项目可能是极星,不仅是CMA架构,吉利的SEA浩瀚架构工厂也有望落地重庆,以推动当地的制造业转型升级。

而就在9月,重庆就与吉利科技集团两次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共同推动吉利科技集团新能源换电模式在重庆市全域应用,开展换电网络建设。据了解,目前吉利的研发中心已经在重庆落户,在网络中已经能够看到相关的招聘信息。

这么重要的合作,就这样陆续砸在了一个外来企业头上,看来,吉利落子重庆,利用力帆重整,在西南建立首个工厂的也八九不离十了。何况早在2018年,李书福就曾公开表示,正寻找机会积极筹备项目落地重庆,而如今的一系列事实不正是吉利加紧在重庆和西南地区布局的真实写照吗?

吉利得到更多的市场机会,但是也要相应地承担力帆的部分债务、产业转型升级、就业、税收任务等等。对当地而言,既解决了“力帆”这个烂摊子,又能迎来一个千亿集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当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吉利的到来势必会威胁到本土的巨头车企长安,作为一家央企,长安在重庆一家独大,在西南市场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和自主权。吉利虽然是自主巨头,但是与长安的竞争并不占优势,未来谁输谁赢,这也说不准。

不知道重庆与吉利合作是不是也有制衡长安的想法在里面,但是允许这种近距离的对抗,绝对是有利于激发当地汽车市场活力的。

而且,参与重组的吉利迈捷是吉利科技集团(一个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显然,此次重整力帆,吉利所关注的焦点并非传统汽车业,而是拥有了与出行科技相关的更多可能空间。未来,吉利谋局的出行生态或将渐渐浮出水面。

当然,这部分的猜想都建立在吉利能顺利重组力帆的基础上。现如今,虽然力帆官宣了吉利的注资,但是对吉利而言,目前并没有官方的声明,这也意味着吉利介入力帆有多深,外界还尚不知晓。

力帆重组的路上依然满是模糊,但吉利却总在醒目的位置,所有的猜测、分析和判断都是围绕着它,甚至用它来看重庆汽车版图的整个变化,但是另一只拉力帆一把的手也不可忽视。

不可忽视背后的手

力帆这座大楼要塌了,重庆是积极搭把手帮忙的。文前提到参与重组的两江基金隶属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从吉利和重庆合作的情况来看,吉利收购力帆的操作十有八九也是由重庆市来进行压阵。也就是说,这一次也是由重庆市府层面来牵头,完成力帆的重组。

尽管,力帆这些年的财报与销量数字都极为尴尬,不过也没有放弃它。早在去年十月,重庆就召集地方金融办及相关银行机构债权人组成债委会,一直在协助公司处理债务问题,还要求各部门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当地银保监局也为其背书,“债权人一致认为,力帆是可以帮扶、可以救助的企业。”

这种“偏爱”也是无奈。就算看出了力帆近些年表现出来的力不从心,预料到了力帆将退出舞台,但是依然要助力力帆,让深陷泥潭的力帆在债台高筑阴影下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因为对于而言,力帆又不仅仅是一家自负盈亏的民企。

长安集团、长安福特和上汽通用五菱等众多车企均设在重庆,汽车产业是重庆头等支柱家当,对当地税收、就业等发展至关重要,作为稳定大局的一方,也明白汽车工业的好坏将使重庆出现“?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局面。如果力帆这杆大旗倒下,恐将引发上下游企业、就业问题连锁反应。

要是力帆一旦破产,受“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那些经营状况不好如春风小康、潍柴英致、比速汽车等车企会不会也走上破产之路?而缠绕在重庆这些车企背后,另有近2000家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几万个就业岗位。如果不及时出手,重庆汽车工业恐将走到崩溃的边缘,后果不堪设想。

我想,之所以,重庆能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汽车城,一有国家早期的和布局,其次,这与当地一直以来锲而不舍的扶持也密不可分。企业和企业家作为创新和变革的主体,不,但汽车工业是产城融合的大事业,重庆汽车工业要重回轨道,少不了重庆市的苦心孤诣,找准方向,做出尝试,去预防更多的”力帆们“出现。

当地之于力帆,与其说是利益,更多的是责任,大力提升汽车产业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水平的责任,实现产业发展动能转换的责任,发展城市经济的责任。

为了改变现状的重庆也没停下向前的脚步,去年6月,投资5.5亿元建设的汽车风洞(汽车环境风洞、汽车空气动力学-声学风洞),在重庆两江新区正式亮相并启动试运行,这是我国中西部首座汽车风洞;去年12月,中国汽车研究院智能网络化汽车测试基地正式建成,是西部地区第一个智能网络化车辆综合测试评估基地,能满足未来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的测试规范和场地要求。

目前来看,2020年,重庆汽车产业呈现低开高走态势,全年预计产量138万辆,同比持平,预计实现产值3390亿元,同比增长5%。

车谈君观察

在中国汽车工业大浪淘、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力帆没有跟上发展的节奏,成为掉队的一员,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导致企业千疮百孔,如今前途依然不明晰。

力帆折桅,不必过于扼腕痛惜。但无论怎么说,吉利重组力帆,也拉开了中国品牌兼并重组的序幕,给后来人以经验。

还有吉利VS长安的这种正面碰上的同城竞争,也是未来中国车市不可避免的重要一步。强者兼并弱者,然后强强对抗,这也是中国汽车强大的重要路径。

优胜劣汰,固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常态,但力帆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的有为和智慧多么重要。可谓是铁打的重庆,流水的“力帆们”。

这必然是一场由力帆、吉利和重庆三方共同完成的棋局。其中得失,不久便会分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力帆重整将至终局:吉利帮助扬帆,换电业务大幕拉开

力帆不属于中国兵装集团,力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成立于1992年。历经17年的艰苦奋斗,已迅速发展成为融汽车、摩托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包括出口)为主业,并投资于金融业的大型民营企业。现在美国AIG以约9000万美元购买了力帆13.5%的股份,成为力帆第二大股东。随后力帆再度引入上海冠通,获得了1.5亿元投资。目前尹明善家族对力帆控股比例在80%多。

在重庆长安汽车的一个下属公司和建设集团属于中国兵装集团。

同是国产车,为何吉利越做越好,力帆却越做越差?

公告显示,满江红基金将有条件受让转增股票中的13.4955亿股,为此,满江红基金将向力帆股份支付转增股票受让价款30亿元。以45亿总股本计算,满江红基金将占股29.99%,吉利集团间接占股14.7%。据企查查显示,满江红投资基金由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这意味着,力帆股份的重整迎来了实质性进展。据悉,力帆股份将于11月25日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及股东大会,审议表决《重整(草案)》,一旦表决通过且获得法院裁定,力帆股份将正式完成重整。

吉利襄助,满江红基金“拯救”力帆

传闻已久的吉利,成为本次力帆重整的最大助力。

自今年8月力帆股份重整开展以来,关于吉利收购力帆的传闻不绝于耳。但此前对于传言称吉利有意对力帆汽车进行收购重整,吉利汽车曾多次否认称不知情。

今年8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力帆股份重整一案,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为力帆股份的管理人,负责开展重整各项工作。在重整过程中,管理人通过公开招募方式,确定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吉利迈捷)、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两江基金)以联合体身份成为意向重整投资人。吉利也终于揭开面纱,亮相力帆股份重组之中。

11月6日,管理人与两江基金、吉利迈捷及吉林迈捷的母公司吉利科技集团共同签署协议,明确重整投资人身份并确定由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的 “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以及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或二者持股比例达70%以上的绝对控股的公司作为参与公司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

而在此次发布的《重整(草案)》中,重整将以力帆股份12.85826279亿股流通股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 24.99695156 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共计转增 32.14173721亿股。而总体股本增加至45亿股,满江红基金占股29.99%,吉利集团间接占股14.7%。

此外,转增股票不向股东分配,全部由管理人按照重整的规定进行分配和处置。在力帆股份重整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由力帆控股变更为满江红基金。按照公告约定,满江红基金将有条件受让转增股票中的13.4955亿股,同时向力帆股份支付转增股票受让价款30亿元;将有9亿股用于引入产业投资人;另外约9.6亿股用来清偿债务,其中约5.6亿股分配给十家子公司。

尽管尚未迎来最终官宣,但在吉利的“襄助”之下,满江红基金让力帆股份见到了重整即将成功的曙光。

接手不易,力帆的几大难题

作为曾经的重庆知名民营车企,力帆如今早已退出汽车行业的主流之列。销量下滑、债务缠身、资金链告急、经销商维权等重压之下的力帆汽车风雨摇曳。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钱成为力帆股份的“老大难”。 截至2020年3月15日,共有5.303亿元债券因无法按时兑现逾期,自2020年3月16日起,“16力帆02”公司债券在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停牌;4月,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旗下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与重庆盼达汽车租赁公司存在买卖合同纠纷,盼达汽车向重庆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力帆乘用车赔偿7.98亿元。

今年8月,力帆股份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涉及诉讼(仲裁)金额合计约2.98亿元;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累计金额50.37亿元。

新京报记者曾多次报道力帆股份负债和资金链困境。去年9月10日,力帆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所持有的1.08亿股份被轮候冻结。力帆股份称,力帆控股共持有公司股份6.1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7.08%。股份被轮候冻结后,力帆控股所持公司股份累计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股份数量为6.16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99.55%,占公司总股本的46.87%。

除了资金纠纷“剪不断理还乱”,主营汽车业务也几乎难以维系、面临巨大亏损,破产传闻频传。

10月29日晚间披露的三季度报更是亏损严重。力帆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06亿元,同比下降6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4.45亿元,同比下滑3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72亿元,同比下滑128.3%。

今年以来,力帆汽车的生产线几乎一直处于停工状态。去年至今,接连出现力帆汽车经销商到力帆汽车重庆总部维权索赔的情况。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在接受新京报记者访时表示:“力帆汽车主打10万元以内级别市场,车性价比不高;早些年汽车市场供不应求,只要生产出来就会卖得出去。但是力帆汽车并没有抓住黄金的发展期,在赚到钱之后没有花费精力投资研发,而是开发房地产等副业,当竞争加剧时,缺乏核心技术的力帆汽车自然就会掉队。”

而就在重整刚刚出现一丝曙光的时候,10月13日,力帆股份披露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及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接手力帆,吉利“换电版图”展开

力帆等到了吉利。随着重整的展开,无论是控股股东,还是产业投资人,都少不了吉利的身影。而吉利作为关键角色的作用才刚刚发挥出来。

在10日发布的公告中明确表示,转增股票中的13.5亿股用于引入满江红基金,9亿股用于引入产业投资人。其中,产业投资人的受让条件包括产业投资人将向上市公司提供优质产业,包括但不限于协助将力帆打造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并择机将中高端智能网联换电业务注入,通过资产重组为上市公司导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重点鼓励的换电新能源汽车生产、汽车与摩通产业整合机遇、产业技术支撑等。

吉利接手力帆,瞄准的便是政策支持下的新风口——换电模式。

今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换电站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7月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将继续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根据适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11月2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换电风口已然来临。

吉利方面布局也颇为迅速。今年9月16日,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在重庆亮相,换电模式在重庆率先落地。吉利科技集团方面表示,今年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2021年将在重庆建成100座换电站,2023年落成200余座换电站;并以重庆为中心,同步向浙江、山东等地辐射布局,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和省际、高速路网等。截至目前,吉利科技集团已在全国签约超过1000座换电站。

此外,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与力帆股份此前签署关于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授权协议(该车型已获工信部 334 批次目录〔产品公告型号:JWT6470SEV01〕),以及有关基地代加工业务的转移协议或其他代加工业务协议,以支持保障产能。

深耕汽车产业多年的力帆股份并不是“一无是处”。 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白毅阳表示,如果完成重组,吉利将充分整合力帆在重庆的地块、上市壳、生产基地及资质、金融牌照等。

资料显示,总部位于重庆的力帆股份,正好能为吉利的换电业务提供“东道主”优势。尽管发展不利,但凭借多年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力帆旗下诸多能为吉利提供助力。旗下分时租赁平台盼达用车注册用户超350万,将成为庞大的用户载体;旗下独资子公司移峰能源专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筹建,以建设和运营能源站、电客栈为主营业务,与未来换电业务的发展方向完全契合。当然,力帆汽车空置的产能也将用来支撑吉利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生产。

吉利方面还表示,新能源换电车型开发工作先由吉利科技承担,达到量产阶段再导入力帆上市公司,为上市公司重整后实现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起步最快的经营发展。而且,吉利科技还将加大力帆体系的研发创新力度,为其引入先进的智能化、网联化生产技术,提升和优化产业竞争力,提高公司整体效益和竞争优势。

有接近力帆股份的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27年前发展至今,力帆股份也曾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却并没有把握SUV、新能源等转型机遇,最终变成今日积重难返的境地。如今借助吉利的“东风”,濒临行业淘汰境地的力帆股份或将重获新生。

新京报记者 魏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残酷的2020年,曾经出口到俄罗斯,的国内汽车企业力帆汽车终于没能活下来。今年6月,力帆股份的债权人重庆嘉利建桥照明有限公司,以力帆股份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偿债能力,但仍具有重组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力帆股份进行重组。

力帆车吉利一体化前景如何,力帆生产的吉利车质量有保障吗?

11月6日,力帆股票经理与两江基金、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签订协议。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成立了持股比例超过70%的绝对控股公司,作为参与企业重组投资的实施主体。换句话说,力帆股份被吉利科技集团收购,而吉利科技集团是吉利控股集团的子公司。吉利汽车将正式收购并重组力帆汽车。

吉利科技集团主要开发生产吉利全新电动MPV枫叶,同时吉利完成力帆,收购重组后,力帆将生产吉利枫叶纯电动MPV,这时候相信很多人心里会有很多顾虑, 因为力帆汽车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新车质量确实不如长城、吉利,等一线厂商,所以只能靠低价来维持自己的市场,但仅靠低价来掩盖质量问题显然是不可行的。 这也成为力帆汽车衰落的核心问题。那么如果将来吉利的车交给力帆工厂生产,质量能保证吗?

在汽车质量问题上,我们首先要了解吉利汽车和力帆汽车的关系。事实上,在吉利科技集团收购力帆的问题上,与吉利汽车没有太大关系,只有吉利汽车的子公司吉利科技集团参与控股,所以吉利自有汽车的工厂和渠道不会有很大变化。具体来说,吉利汽车只是参与了力帆汽车的各种整合,尤其是之前在重庆布局的动力交换,如果力帆快速动力交换技术和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吉利汽车将会更顺利地向新能源方向推进。

另一方面,即使吉利科技集团的纯MPV枫叶80V由力帆汽车生产,其零部件购、供应商选择和后期车辆组装也将由吉利科技集团控制。质量控制标准肯定会比力帆,原来的标准严格得多,所以在质量保证方面,吉利的质量控制肯定不会走力帆的老路